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
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更惭江上鸥。
鶗鴂声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阳楼。
凭高满眼送清渭,去傍故山山下流。
【注释】
寒食:清明节的前一天。鶗鴂(chì è):即布谷鸟,春末鸣叫,是旧时催耕的时节。清渭:指秦代的渭水,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面。去傍:离去,离开。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贞二年(1296)清明前,当时诗人正在陕西任监察御史,正赶上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祭扫坟墓的日子,诗人此时的心情颇为抑郁。
首句“折柳城边起暮愁”写诗人在城边折下杨柳枝条,触景生情,勾起了暮春时分的愁绪;次句“可怜春色独怀忧”,点明诗人因春色而忧愁,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伴的凄凉感伤;三、四句“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更惭江上鸥”,诗人感慨世事无常,对人世沧桑感到悲伤,同时也为自己与江鸥同栖异乡而感到惭愧;五、六两句“鶗鴂声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阳楼”,以鶗鴂鸟和芙蓉花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哀愁和落寞;最后两句“凭高满眼送清渭,去傍故山山下流”,诗人站在高处眺望渭水滔滔流向远方,心中不免有些伤感,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此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通过描写自己在寒食节时独自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富有音乐感,是一首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