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溪头降虏稀,一声寒角怨金微。
河湟不在春风地,歌舞空裁雪夜衣。
铁马半嘶边草去,狼烟高映塞鸿飞。
扬雄尚白相如吃,今日何人从猎归。
降虏
广武溪头降虏稀,一声寒角怨金微。
河湟不在春风地,歌舞空裁雪夜衣。
铁马半嘶边草去,狼烟高映塞鸿飞。
扬雄尚白相如吃,今日何人从猎归。
注释与赏析:
- “降虏”: “降虏”是诗中的关键名词,通常指战争后的俘虏,这里特指战后的边疆士兵。
- “广武溪头降虏稀”: 广武溪位于某地区,可能是古代重要的军事或文化地点。这句话描绘了战争结束后,此地很少见到士兵的荒凉景象。“稀”表达了数量稀少,可能意味着战事的严重性或兵力的损失。
- “一声寒角怨金微”: 这一句通过声音传达情绪,寒角声和金声(可能象征兵器的金属光泽)结合,形成一种凄凉的感觉。这种声音在寒冷的夜晚尤为突出,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
- “河湟不在春风地”: “河湟”可能指的是某地区的河流或湖泊。这句诗表明,这片土地因为战乱已经不再适合农业活动,春天的温暖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 “歌舞空裁雪夜衣”: 这里的“歌舞”暗示了战争前的繁华生活,但“空裁”则表示这一切都已不再。用“雪夜衣”来描述这种变迁,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 “铁马半嘶边草去”: 铁马象征着军队,嘶声表示马的疲劳或痛苦。这句诗描述了战争结束后,士兵们骑马离去的场景,反映了战争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 “狼烟高映塞鸿飞”: “狼烟”是战争中的一种信号,常用于边境警示;”塞鸿”可能是指塞外的大雁,常用来比喻远行的旅人或思念家乡的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充满哀愁的离别场景,同时也可能隐含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扬雄尚白相如吃”: 这里提到的扬雄和相如均为古代著名文人,他们在作品中多有涉及政治、经济等主题。此句可能是在批评当前的政治环境,暗喻当前的统治者不如昔日贤明。
- “今日何人从猎归”: 最后一句以反问的方式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无人能恢复往日繁荣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广武溪头的描绘,展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通过使用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色彩,赵嘏成功地传达出他对过去辉煌与现状萧条之间巨大反差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