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
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
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
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登天竺寺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注释:

登天竺寺

郡里有一个化城最壮观,西边尽头是层叠的山峰深深。松门在山涧的入口,石路在峰心的深处。幽静中看见夕阳已经放晴,高处遇到傍晚的雨雾阴沉。佛像的身姿就像那绀色的头发,佛殿所在地就像那黄金铺满的土地。云彩随着竹溪一直延伸到尽头,月亮从花洞升起来照耀四方。通过观察事物我领悟到了真理,超然物外的境界就在这里高耸。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上天竺寺的感受和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描绘了天竺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追求。

诗人以“郡有化城最”开篇,点明了天竺寺所在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暗示了其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紧接着,“西穷叠嶂深”进一步描绘了天竺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了其壮丽的山水画卷。

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对松门、涧口、石路、峰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为后续的诗意提供了背景,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天竺寺的幽静之美。这里不仅描述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更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夕阳、暮雨等自然元素与天竺寺相映成趣,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的六句,诗人开始进入主体部分。“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两句,既描绘了佛像的形象,又表达了对佛祖的敬仰之情。同时,“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两句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云、月等自然元素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两联,诗人通过观察事物领悟到真理,并表达了超然物外的境界。这种境界既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天竺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