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无多雨晓生尘,草色岚光日日新。
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
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
却共海棠花有约,数年留滞不归人。
【注释】
夜无多雨晓生尘:夜晚的雨后,天刚亮时,空气中就充满了泥土和花草的气息。岚光:指山岚。浣花笺纸一溪春:用溪水洗涤过的花笺纸上,都染上了春天的气息。浣花笺纸:指成都西郊浣花溪上的花纸。乔木:高大的树木。杜甫台荒绝旧邻:指杜甫当年在成都草堂的遗址,现在已荒凉破败,没有人再来访旧地了。
却共海棠花有约,数年留滞不归人:与海棠花约定好,几年来一直留滞在外,没有回家。
【赏析】
蜀中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公元754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至公元760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在四川成都期间所作,诗作中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夜无多雨晓生尘,草色岚光日日新。”这是第一句,写夜晚的雨后,天刚亮时,空气中就充满了泥土和花草的气息。“草色”,指青草;“岚光”指山岚;“生尘”,指草木被雨水冲刷得更加翠绿而显得生机勃勃。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雨后的山间,草木葱茏,空气清新,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第二句诗:“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这里写的是成都附近的蒙顶山上茶园里,露珠点点,宛如珍珠般熠熠闪光;而在浣花溪边的花笺纸上,也染上了春天的气息。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成都地区独特的风景和人文环境。
第三句诗:“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台荒绝旧邻。”这里提到了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文人,扬雄和杜甫。扬雄曾居住在成都的宅子里,如今只剩下高大的树桩作为见证;而杜甫曾经在成都的草堂遗址旁搭起了简陋的棚屋,现在已经荒芜破败,再也没有人来访旧地了。这几句诗通过对这两位文人的描写,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诗:“却共海棠花有约,数年留滞不归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与海棠花有个约定,多年来一直留滞在外,没有回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怀。
整首诗通过描绘成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典故也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