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干青山下,卓立白云际。
濯似春筠茎,奇如夏峰势。
赏者空往来,亭亭几千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判断正误即可。本诗为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游枋口之景,后两句写亭台之景。

“竦干青山下,卓立白云际”,此联是写游枋口之景。“竦”意为耸立,“干”指树干,“白云际”即云际。这两句写枋口的山形地势,高耸入云,直插霄汉。这两句中“干”字与“白云际”相呼应,既写出了山势之险峻,又写出了山势之雄伟。

“濯似春筠茎,奇如夏峰势”。此联是描写枋口之景。“濯”意为洗,“秋竹”,指秋天的竹子;“夏峰”,指夏天的山峰。这两句写枋口的山形地势,其山势奇特,如夏日之峰。此二句中用比喻的手法,将枋口比作夏日之峰,突出了其险峻、雄奇、突兀的特点。

“赏者空往来,亭亭几千里”,此联是写枋口之景。“赏者”指的是游人,“亭亭”意为直立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观赏的人来往不停,而这座亭子却伫立在几千里之外。这句诗中,“亭亭”一词不仅形容了枋口的景色美丽迷人,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空往来”一词也暗示了枋口的独特之美,使得人们为之停留驻足,流连忘返。

【答案】

示例:

游枋口

竦干青山下,卓立白云际。

濯似春筠茎,奇如夏峰势。

赏者空往来,亭亭几千里。

译文:

枋口山高耸入云端,山势陡峭险要。

如同春天的嫩竹茎,又如夏天的山峰般奇峻。

欣赏它的人络绎不绝来来去去,

它的美名传遍千山万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枋口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