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人惊起,飞来过草堂。
丹心劳避弋,万里念随阳。
影断风天月,声孤荻岸霜。
明年趁春去,江上别鸳鸯。

闻雁

何处人惊起,飞来过草堂。

丹心劳避弋,万里念随阳。

影断风天月,声孤荻岸霜。

明年趁春去,江上别鸳鸯。

【注释】

1.闻雁:即《塞下曲六首》之一。“闻”是听到的意思。“雁”是大雁或鸿雁。

2.惊起:惊动。

3.过:经过,飞过。

4.丹:红,赤色。

5.劳:苦于。

6.弋:用箭射猎,引申为设网捕鸟。

7.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8.念:思念。

9.影断风天月:意思是大雁飞过天空,影子被风吹散了,只有月光在天上。

10.声孤:指声音孤单。

11.荻(dí)岸:水边芦苇的地方。

12.别:离别。

【译文】

是谁惊动了它?它飞过我的草堂。

它心中怀着一片赤诚之心,为了避敌的追捕,它不怕万里之遥,也不怕寒冷的北风,只想着南方温暖的地方。

它的影子被风吹断了,只剩下天上的月光;它的叫声很孤单,只能听见水边芦苇上的寒霜。

到了明年春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一起到江上去,和鸳鸯告别。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大雁的描写,抒发自己思乡之情。

首联写大雁飞过草堂时惊动了主人,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对大雁的关切之情。大雁作为北方的使者,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大雁的到来,又往往给诗人带来惊喜。因此,这两句中“惊起”一词既写出了大雁惊动草堂的情景,又表现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大雁的习性。大雁不畏严寒,不畏风浪,只为着远方的温暖而飞向南方,体现了它们的赤子之心、坚毅之气。同时,“万里念随阳”一句也表现了大雁的忠诚和勇敢,它们为了远方的温暖而不顾艰险,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颈联则以大雁的形象比喻诗人本人,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大雁在天空中飞翔时,影子会被风吹散,但只有月亮还在天上照耀着它们。而大雁的叫声也很孤单,只能在水边芦苇上的寒霜中找到慰藉。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让人感同身受。

尾联则表达了作者与大雁之间的情感纽带。诗人希望明年春天的时候和大雁一起踏上新的旅程,与他们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这不仅是对大雁的赞美,更是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因为只有家乡才有如此美丽的风景,才能陪伴着自己度过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将大雁的形象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通过对其习性、外貌和内心情感的描述,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使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