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为政别,清苦日闻新。
乱后无荒地,归来尽远人。
宽容民赋税,憔悴吏精神。
何必河阳县,空传桃李春。
【注释】
寄监利司空学士:寄给监利县的司空学士。
诗家为政别:诗人治理政事。
清苦日闻新:清廉艰苦,每天听到新的消息。
乱后无荒地,归来尽远人:战乱过后没有荒芜的土地,归来的都是远离家乡的人。
宽容民赋税,憔悴吏精神:对百姓宽容赋税。
憔悴吏精神:形容官吏因劳累而精疲力竭。
何必河阳县,空传桃李春:在河阳县又何必去空传那桃花和李花的美丽春天呢?
【赏析】
《寄监利司空学士》是一首咏史怀古抒怀诗。此诗通过咏叹司空见惯的“诗家”之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首联:“诗家为政别,清苦日闻新。”诗人以“诗家”比喻执政者,说他们像诗人一样,善于作诗吟咏,喜欢清新美好的事物,但这种作风却往往带来清苦的生活。“清苦”二字用得极好,它既是诗人对“诗家”的一种批评,也是对整个时代的一种概括。
颔联:“乱后无荒地,归来尽远人。”这是说经过战乱之后,国家一片萧条,到处都是荒凉的土地。而那些从外地回来的人,也都是为了躲避战乱而逃难至此的。这里既点明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之情。
颈联:“宽容民赋税,憔悴吏精神。”这里说的是在治理国家时,应该宽厚地对待百姓,不要过于苛刻;同时,也应该关心官吏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不至于因为劳累过度而感到憔悴。这两句虽然都是泛指,但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却是非常明确的。
尾联:“何必河阳县,空传桃李春。”这里的意思是说,既然河阳县的人们都已经回来了,那么他们也就不需要再去寻找什么桃花和李花了。这里的“何必”二字,既是反诘句式的运用,也是对前面所说内容的强调和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描绘和对诗人自身经历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渴望国家安定富饶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