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岳复沿湘,衡阳又耒阳。
不堪思北客,从此入南荒。
旦夕多猿狖,淹留少雪霜。
因经杜公墓,惆怅学文章。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次耒阳作”。这是一首描写旅居南方的诗,写诗人在衡阳耒阳一带的所见所感。首联是起兴,以“绕岳”和“沿湘”写出了耒阳地理位置的特点;颔联写诗人因思乡之情而不愿久留耒阳;颈联写诗人在耒阳的生活状况,猿狖多、雪霜少;尾联写诗人因思念杜甫而惆怅万分。最后点明题目,表明这是诗人在耒阳时所作。

【答案】

译文:

环抱着衡山又沿湘水,衡阳与耒阳都是我停留之处。

难以忍受的是怀念北国的亲人,从此我将进入南荒之地。

日日夜夜都有猿啼声,滞留此地少有雪霜。

经过杜公墓时,我不禁感到惆怅万分,因为我曾经在这里学习诗文。

赏析:

此诗为客居耒阳时所作。首联“绕岳复沿湘,衡阳又耒阳”二句,点明了诗人的游踪。衡阳和耒阳都是他停留过的地方,说明他在这两处都住过一段时间。“绕岳”,指衡山,诗人在耒阳,仍不忘对故乡的思念,所以用衡山来衬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深。“又耒阳”,即耒阳,是诗人的第二故里,他在此地也有深厚的感情积淀。“不堪思北客,从此入南荒”,这两句是说,由于思乡之情的煎熬而不想在此长久居住下去,于是便决定离开,去往南方。“不堪”二字,道出了诗人的悲凉心境。“从此”二字,点出了诗人的行踪。“入”字,既写出了诗人的行程方向,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与无奈。

颈联“旦夕多猿狖,淹留少雪霜”二句,描绘出诗人的生活环境。诗人在耒阳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已经感受到了南方的气候特点。这里的猿猴和野兽很多,而白雪和秋霜很少,可见南方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旦夕”二字,不仅写出了诗人的日常生活,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聊,“淹留”二字,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无奈与厌倦。“多”与“少”形成对比,更能凸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因经杜公墓,惆怅学文章”二句,抒发了诗人对杜审言的怀念之情。诗人在耒阳期间曾多次来到杜审言的墓碑前进行祭祀和祭奠,而每每想到杜审言的不幸遭遇以及自己的孤独凄凉,就不免会心生感慨,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惆怅之情。“因经杜公墓”二句,既是对上文“不堪思北客”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也为下文“惆怅学文章”埋下伏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