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
百二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
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
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

【注释】

  1. 翰林:翰林学士院。
  2. 四望:四面眺望。
  3.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泛指陕西一带。
  4. 渭北:渭水以北地区,泛指长安附近地区。
  5. 百二山河:比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形势。
  6. 雄上国:指国力强大,地位崇高。
  7. 一双旌旆(jīng huò):指旌旗仪仗。
  8. 壁中:指翰林学士院内。
  9. 草诏人:起草诏书的人。
  10. 滥吹:无原则地乱吹。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诗。诗写诗人与钱大夫同登城北楼,目睹李、崔、令狐三个宰相辅佐唐文宗时的政治局势,抒发感慨之情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意思是说,登上城北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尘土飞扬,满目都是关西和渭北春天的景致。这里“出风尘”三字,既写出了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又表现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思。“关西”和“渭北”是唐代的两个主要地区。“春风”即《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所描写的明媚的春天。“尽”字有“尽收眼底”之意。
颔联:“百二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意思是说,整个国家地势险固,雄视四方;三位相国的仪仗队整齐威武,委任他们为朝廷大臣。这两句诗用“百二山河”和“一双旌旆”来概括当时国家的形势,突出了唐文宗在位时的国势强盛和人才济济的景象。“委名臣”,即委任他们为朝廷大臣。
颈联:“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意思是说,如今翰林学士院内壁上还留有当年他们的题诗之处;现在天上也有官员在同时起草诏书。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三位宰相的赞美之情,又流露出对他们被排斥后的惋惜之意。
尾联:“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意思是说,不要怪我老兄滥竽充数;虽然我们已离开官场,但彼此的情谊依然深厚如旧。这两句诗既表现出诗人对三位宰相的怀念之情,也流露出对当时政治黑暗、贤能之士不得任用的愤慨之心。
这首诗是一首题赠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翰林学士院内壁上看到三位宰相的题诗之处的情景,表达了对三位宰相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们被排斥后的惋惜之意。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三位宰相的赞美之情,也有对当时政治黑暗、贤能之士不得任用的愤慨之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