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是杜甫创作的《西塞山怀古》,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释: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 西晋楼船下益州:指的是西晋时期的船只在益州(今四川一带)沉没。西晋是三国时期之一,由司马炎建立。
  • 金陵王气黯然收:金陵,即南京,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里指代的是南京或江南地区昔日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王气”是指皇权的气息或征兆。”黯然收”意味着这股气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散或不再显现。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 千寻铁锁沈江底:千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里为三百三十步,一千步为三千米,一千二百步为四千米,所以千寻等于约四千多米。这里的铁锁可能是指连接两岸的铁链或其他类似装置。
  • 一片降幡出石头:”降幡”通常是指投降的标志,这里可能是描述一幅展示失败或投降场景的旗帜。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 人世几回伤往事:人世间多少次因故地重游或思念而伤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感慨和怀旧之情。
  • 山形依旧枕江流:即使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历史更迭,这座山的形状依然静静地躺在长江边。这里的“山形”指的是自然景观,而“枕江流”则形容了山与江水的和谐共存关系。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今逢四海为家日:现在的人们可以像在家一样自由地旅行四海,没有地域限制。”四海为家”是古代的一种豪情壮志,表达着人们胸怀宽广、不拘小节的精神风貌。
  • 故垒萧萧芦荻秋:故垒指的是过去的战场或旧时的营垒,”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曳的声音,常用以形容萧条、荒凉的景象。”芦荻”是芦苇丛生的地带,秋天来临,芦苇开始飘落,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凉。

赏析:
杜甫的这首诗《西塞山怀古》通过对西晋楼船沉没和金陵王气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叹。通过对比自然景观的变化,诗人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铁锁代表连接两岸的象征,以及山形、河流等自然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具历史感又充满诗意的画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