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雨过池阁,浮光生草树。
新竹开粉奁,初莲爇香注。
野花无时节,水鸟自来去。
若问知境人,人间第一处。
【注释】
牛相公:指唐代牛僧孺,曾任宰相。林亭:幽静的亭园。
浮光:水面泛出的光泽。草树:指池边草木。粉奁:女子妆台,这里比喻新竹。香注:插花用的瓶。
野花:随意生长的花草。时:时节,季节。
水鸟:池塘中的鱼儿。来去:游动的样子。知境人:指懂得欣赏的人。
【译文】
飞雨过后,池阁沐浴在雨水中。浮光闪闪,照亮了草丛和树木。新长出的新竹子,好像打开妆台一样。初开的莲花散发着清香。野花没有固定季节,池塘里的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如果你问懂得欣赏的人,那一定是人间最美好的去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雨后园林景色的小诗。首二句写春雨之后,池阁沐浴在雨水之中,浮光映入池水中,使池边的草木也闪烁着晶莹的光泽。“浮光”二字形象而传神,写出了池中雨珠的动态。三、四句写春雨过后,池边竹林间新长出的嫩竹犹如女子妆台一样,娇艳夺目;初绽的莲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粉奁”,古代女子梳妆用的化妆盒,此处用以借喻新竹,既形容其色泽嫩绿,又形容其娇媚可爱。“香注”,即插花用的花瓶,此处以之喻莲,形容其清新可人。两句写景,色彩明丽,动静结合,给人以美的感受。
五六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由眼前的美景生发出感慨:春天的野花不知春夏秋冬,它们无时无刻都在开放,而像池塘里自由的游鱼,却随时都在移动,不知所往。这两句看似无情实有情,表现了作者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前两句是说,如果能够知道什么是境界的人,那么世间再没有比他更美好的地方了。这里,诗人用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珍爱与向往,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一种豁达心态,他并不把世俗名利看得太重,而是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春雨后园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于人生境遇的积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