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代承尧历,恒将闰正时。
六旬馀可借,四序应如期。
分至宁愆素,盈虚信不欺。
斗杓重指甲,灰琯再推离。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
愿言符大化,永永作元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其全诗为:
闰月定四时
圣代承尧历,恒将闰正时。
六旬馀可借,四序应如期。
分至宁愆素,盈虚信不欺。
斗杓重指甲,灰琯再推离。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
愿言符大化,永永作元龟。
译文:
闰月确定四季
圣代继承尧的历法,常将闰月用于校正。
六十天余数可以借用,四季应该按期。
季节更替不会偏差素日,阴阳变化真实可信。
北斗星柄重合在指甲,二十八宿再推到距离。
羲和与和氏一样,实践它并验证它。
希望之言能符合大化,永远成为元龟。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如何根据天文现象来确定一年四季的规律。其中,“闰月定四时”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即通过闰月来调整四季的顺序,使之更加准确。
“圣代承尧历,恒将闰正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天文历法的尊重和借鉴,认为古代圣人已经掌握了天文现象的规律,并通过闰月进行调整。这里的“闰正时”是指通过调整闰月的方式来纠正季节的变化。
“六旬馀可借,四序应如期。”这句诗则是说,通过闰月调整之后,四季的顺序会更加准确,符合自然规律。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天文历法的研究和理解,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分至宁愆素,盈虚信不欺。”这句话则进一步强调了天文现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诗人认为,通过对天文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季节变化的规律,从而避免出现偏差。这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视和探索精神。
在最后两句中,“斗杓重指甲,灰琯再推离。”诗人通过描述北斗星柄重合在指甲、二十八宿再推到距离等天文现象,来形象地描绘出四季交替的规律。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天文现象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天文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探索精神。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天文历法的窗口,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祖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