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凤阳府人,字元登。
郭英孙。
幼英敏,及长博闻强记,好谈兵。
景泰初以都督佥事守大同。
自土木堡兵败后,边将畏缩,不敢接敌。
登侦知敌踪后,以少胜多,军气为之一振。
捷闻,封定襄伯。
登治军纪律严明,料敌制胜,动合机宜,一时称善。
谥忠武。
生卒年:?-1472
明凤阳府人,字元登。
郭英孙。
幼英敏,及长博闻强记,好谈兵。
景泰初以都督佥事守大同。
自土木堡兵败后,边将畏缩,不敢接敌。
登侦知敌踪后,以少胜多,军气为之一振。
捷闻,封定襄伯。
登治军纪律严明,料敌制胜,动合机宜,一时称善。
谥忠武。
生卒年:?-1472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在此基础上回归原诗、词句,一一对照,按照要求作答。本题是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诗人的情感,最后进行赏析。“三岁春风客未归”,这一句的意思是:三年的春光里,游子没有归来;“边城无事暂幽栖”意思是:在边境的城邑中
诗歌翻译及赏析 译文 君家三径何时开,千个长松绕屋栽。 把钓每从溪上去,题诗还傍竹间来。 梦阑石枕月相对,花落柴关风自推。 有约频过寻贺老,莫教空棹酒船回。 注释 - 君家三径:指诗人自家的庭院,寓意其生活雅致、宁静。 - 千个长松绕屋栽:形容庭院内松树众多,生机勃勃。 - 把钓:指垂钓。 - 柴关:指柴门。 - 贺老:可能是指唐代诗人贺知章。 - 莫教:不要。 - 寻贺老
【诗句释义与注释】- 暮春登大同西北城楼同仰寺丞瞻潘御史洪赋 - 这句表明诗人在暮春时节登上大同西北城的城楼,同时与仰寺丞、潘御史和洪赋一起欣赏。 - 满地花飞春已阑 - 春天的花朵已经凋谢,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溪风山雨更生寒 - 溪风和山雨更加寒冷,暗示了天气的恶劣。 - 浮云蔽日终难散 - 浮云遮挡住太阳,难以消散,比喻政治上的黑暗无法摆脱。 - 腐柱擎天恐未安 -
【注释】 ①西巡:指唐代诗人王维晚年被贬至陕西蓝田时,曾奉命出使西域。出境,指从长安出发。寒甚时:即“寒甚”之时,犹言严冬时节。时五月廿七也:指公元756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夏历正月初十,正是长安的寒冬季节。 ②一带关河:指关中的渭水一带。关河,泛指山河。向北流,指向西而行,流经秦岭以北。黄云衰草:即“黄云衰草”句,指春天草木变黄、衰败的景象。不胜秋:形容草木凋零之状,已无法承受秋天的风雨。
舟至高邮,风气尚暖。 北地风高水欲冰,南方秋晚尚余蒸。——北地天气寒冷,水面即将结冰;而南方的秋天,晚上仍有余温。 渔家香饭闻炊芡,溪女纤歌识采菱。——渔民们正在准备香喷喷的饭菜,用芡实作为调料;溪边的女子在唱着轻快的歌谣,熟悉采摘菱角的技巧。 鹭渚橹摇归梦客,柳汀舟渡夕阳僧。——鹭岛的船夫摇动着橹,带着归乡人的梦;柳汀的小船上渡过了夕阳中的僧人。 故乡多少莼鲈兴,三十年来愧未能
军回 两行旌旆引鸣笳,万骑宵严不敢哗。 隔岸水声冲石响,罩山云脚受风斜。 孤村月落时闻犬,古塞春残不见花。 归骑莫嫌征路滑,凉风吹雨洒尘沙。 译文: 两排旗帜在夜空中迎风飘扬,伴随着响亮的号角,军队整齐地行进。万马齐喑,夜以继日的警戒,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隔岸的水声冲击着石头,发出的声音如雷贯耳;云雾笼罩的山峰,仿佛被狂风刮过一般倾斜。 孤零零的小村庄,在月下显得格外寂静;古旧的边塞之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苦阴三月黯晴晖,道远心忙思欲飞。 注释: - 苦阴:形容天气阴沉,不晴朗。 - 三月:指春季三个月。 - 黯晴晖:暗淡的阳光。 - 道远:道路遥远。 - 心忙:心里急切。 - 思欲飞:想要飞翔。 赏析: 第一句描述了春天三月的阴沉天气和作者内心的急切感受。"苦阴"表达了天气的阴沉,而“黯晴晖”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阴沉带来的影响
注释: 过回中谒王母宫:在回中谒见王母。回中,即回纥国。王母,即西王母。回纥,古族名,今维吾尔族。回纥与唐同为少数民族,所以称回纥为“番”;唐代回纥入居京师长安(今西安),称为“回鹘”。回纥首领曾来朝拜。王母,指西王母。 水光山色晃帘栊:水光山色晃动着窗户上的帘子。 玉殿高居阿母宫:玉制的宫殿高高地矗立在西王母的宫里。 青鸟未归空夜月:青鸟没有回来,只有明亮的月光陪伴着。 碧桃初绽又春风
【诗句释义】 1. 北客南归感壮怀:北地的客人,南归后感慨自己的壮年情怀。 2. 吴歌幽怨橹声哀:江南吴地的歌曲,声音悠远而哀婉,如同船桨划水的声音。 3. 秋深杨柳经霜落:秋天已经很深了,柳树已经经受住了寒霜的考验。 4. 江净芙蓉向晚开:江水清澈见底,荷花在傍晚时分开放。 5. 沙鸟乱啼山月上:沙滩上的鸟儿四处乱飞,月亮升上了天空。 6. 棹郎清啸水风来:船夫轻轻摇动船桨,发出清脆的叫声
岳侍讲自谪所取回京,早登黄阁赞经纶。 译文:岳侍讲被贬后从流放地被召回京城,他很早就登上了朝廷的高位来辅佐国家。 欲报君恩敢爱身。 译文:他想报答皇上的恩情,怎敢因为爱惜自己的生命而退缩呢? 青海四年羁旅客,白头双泪倚门亲。 译文:在青海四年的流放生活中,诗人成了一名流落异乡的游子;鬓发斑白的他在家门前徘徊,泪水纵横。 鸣珰又喜趋仙仗,补衮还思用旧臣。 译文:听到皇帝要来的消息,高兴地奔向皇宫
明南京人,先世本浙江鄞县人,以被征入太医院居南京,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 陈钢子。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编修,进侍讲。 以不附张璁出为江西参议,历山东参政,又为张璁所中,改行太仆卿致仕。 少好东坡,中岁乃宗盛唐,为文出入《史》、《汉》,工画及隶篆,亦能作曲。 与顾璘、王韦称金陵三绝,又益以朱应登称四家,并有“弘治十才子”之誉。 著作甚富,有《金陵古今图考》、《畜德录》、《金陵世纪》等。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 为诸生,意气豪迈。 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 唐王聿键读而伟之。 既即位,授监纪推官。 未任,举于乡。 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 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 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 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 清兵破广州,观生死。 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 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 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 永历谥忠悯
纪坤是明代的诗人。纪坤,字厚齐,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人。 纪坤是一位多感于时伤俗之语的诗人。他目睹了明王朝的衰落和灭亡,但仍然迷恋科举考试,积极应考,直至六十多岁才结束其科举之路。纪坤的诗学深受苏轼的影响,他的许多作品中透露出对时事的深刻感慨和对生活的独特观察
明凤阳府人,字元登。 郭英孙。 幼英敏,及长博闻强记,好谈兵。 景泰初以都督佥事守大同。 自土木堡兵败后,边将畏缩,不敢接敌。 登侦知敌踪后,以少胜多,军气为之一振。 捷闻,封定襄伯。 登治军纪律严明,料敌制胜,动合机宜,一时称善。 谥忠武。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