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行旌旆引鸣笳,万骑宵严不敢哗。
隔岸水声冲石响,罩山云脚受风斜。
孤村月落时闻犬,古塞春残不见华。
归骑莫嫌征路滑,凉风吹雨洒尘沙。

军回

两行旌旆引鸣笳,万骑宵严不敢哗。

隔岸水声冲石响,罩山云脚受风斜。

孤村月落时闻犬,古塞春残不见花。

归骑莫嫌征路滑,凉风吹雨洒尘沙。

译文:
两排旗帜在夜空中迎风飘扬,伴随着响亮的号角,军队整齐地行进。万马齐喑,夜以继日的警戒,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隔岸的水声冲击着石头,发出的声音如雷贯耳;云雾笼罩的山峰,仿佛被狂风刮过一般倾斜。
孤零零的小村庄,在月下显得格外寂静;古旧的边塞之地,春去花已凋零,难以见到曾经的繁盛。
归途的战士们,不要嫌弃这崎岖的路途艰险难行,凉风带着细雨洒落尘土之中。

注释:

  1. 两行旌旆:两排旗帜,用以指挥和引导军队行进。
  2. 鸣笳:古代战争中吹奏乐器以增强士兵士气和协调行动,笳是一种吹管乐器。
  3. 万骑:指成群结队的骑兵部队。
  4. 宵严:夜晚的警戒,强调时间之晚,也意味着整夜未眠。
  5. 石响:指水流撞击岩石发出的声响。
  6. 罩山:形容山峰被云覆盖的样子。
  7. 孤村:偏僻的村庄,可能位于偏远地区。
  8. 犬:这里指狗,可能是用来看守或守护的家畜。
  9. 花:春天的花,可能是指春天的景象或植物。
  10. 征路:行军的路、道路,这里指行军时的路途。
  11. 凉风:凉爽的风,可能是由于天气转凉或者环境因素造成的。
  12. 尘沙:尘土,沙粒,可能是指行军途中的自然环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将士归来的场景,充满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与和平。诗中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心理描绘,展现了士兵们的辛勤付出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战场与故乡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战争与和平的不同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