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花飞春已阑,溪风山雨更生寒。
浮云蔽日终难散,腐柱擎天恐未安。
西北兵戈犹扰攘,东南民庶半凋残。
先朝遗老惭无补,独对西风把泪弹。

【诗句释义与注释】- 暮春登大同西北城楼同仰寺丞瞻潘御史洪赋

  • 这句表明诗人在暮春时节登上大同西北城的城楼,同时与仰寺丞、潘御史和洪赋一起欣赏。

  • 满地花飞春已阑

  • 春天的花朵已经凋谢,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溪风山雨更生寒

  • 溪风和山雨更加寒冷,暗示了天气的恶劣。

  • 浮云蔽日终难散

  • 浮云遮挡住太阳,难以消散,比喻政治上的黑暗无法摆脱。

  • 腐柱擎天恐未安

  • 腐烂的柱子支撑着天空,但恐怕不能安稳,形容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 西北兵戈犹扰攘

  • 西北地区仍然战乱不已,战事频繁。

  • 东南民庶半凋残

  • 东南地区的百姓也遭受了苦难,生活状况不佳。

  • 先朝遗老惭无补

  • 前朝的遗老们惭愧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无法对当前的局势做出贡献。

  • 独对西风把泪弹

  • 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西风吹动的落叶,忍不住流泪,表达了自己的悲伤和无奈。

【译文】
暮春时节,我登上大同西北城的城楼,与仰寺丞、潘御史和洪赋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景色。然而,春天的花已经凋谢,预示着春天的结束。溪风和山雨更加寒冷,暗示着天气的恶劣。浮云遮挡住太阳,难以消散,比喻政治上的黑暗无法摆脱。腐烂的柱子支撑着天空,但恐怕不能安稳,形容政治局势的不稳定。西北地区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战事频繁。东南地区的百姓也遭受了苦难,生活状况不佳。前朝的遗老们惭愧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无法对当前的局势做出贡献。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西风吹动的落叶,忍不住流泪,表达了自己的悲伤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暮春景象的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诗人以“暮春登城楼”为起点,通过对春天结束的描述,引出政治上的腐败和动荡。接着,诗人用“溪风山雨”、“浮云蔽日”等意象,描绘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政治环境的艰难。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以及对前朝遗老们的同情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既有对自然的细致刻画,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