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
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
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
莫争城外城,城里终闲土。

战城南

【注释】:

①“战”:《诗经》中多用“征”字,如《诗经·王风》中有“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即指征战。

②城北:泛指城外地区。

③饥:饥饿。

④白骨:指战场上的死者。

⑤家:家室,家园。

⑥水声苦:流水的声音哀伤。

⑦倏忽:极短促的时间。万古:指很长的时间。

⑧争:争斗。

⑨城里:城中。闲土:空闲的土地,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战乱和百姓生活的诗。全诗以战乱为背景,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深担忧,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首联:“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诗人首先描绘了城南战火连绵、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的景象,而城北则相对宁静,没有饥鸦的叫声。这种对比,既突出了战争对人民的摧残,又反映了城北相对安宁的现状。

颔联:“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战争中的悲惨景象,白骨在马蹄下堆积,而那些死去的人却无人问津,无人关心他们的家人是否还在家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更加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让人们对战争产生深深的厌恶和痛恨之情。

颈联:“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诗人转而描绘了战城南门前的水流声,虽然听起来似乎很悲伤,但实际上它只是短暂的一瞬,很快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联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水流声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战争的感慨和忧虑。

尾联:“莫争城外城,城里终闲土。”诗人最后呼吁人们不要为了争夺土地而发生战争,因为无论战争发生在何处,最终都是徒劳无功,只能让更多的人失去家园,成为荒废之地。这一联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深深厌恶。

整首诗以战乱为背景,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战争的本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深厌恶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