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动八荒,刺刺无休时。
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
岁暮寒益壮,青春安得归。
朔雁到南海,越禽何处飞。
谁言贫士叹,不为身无衣。

【注释】:

  1. 苦寒行:诗人自题其诗作,表达自己身处严寒中的感受。
  2. 刺刺无休时:形容天气异常寒冷,时间漫长。
  3. 阳乌不自暖:太阳在寒冷的天气里也无法温暖自己。
  4. 雪压扶桑枝:比喻雪花落在像日本国名“扶桑”一样的树上,使树枝承受不住。
  5. 岁暮寒益壮:指寒冬到来后,寒冷变得更加强烈,给人的感觉也更加强烈。
  6. 青春安得归:表示春天已经过去,无法回到温暖的春天。
  7. 朔雁到南海:北方的雁群飞到了南方的海洋,暗示季节变化。
  8. 越禽何处飞:南方的鸟类飞到哪里去了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9. 谁言贫士叹:谁说贫穷的士人会感叹?表示无论贫穷与否,都不应该抱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绝,表达了他在严寒中的生活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人描绘了严寒的景象,通过“刺刺无休时”和“阳乌不自暖”两句,生动地描述了天气异常寒冷,太阳也无法温暖自己。这种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寒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诗人又通过“雪压扶桑枝”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大雪压在树上的情景。这个比喻既突出了积雪的厚重,也反映了天气的寒冷。同时,“雪压扶桑枝”也寓意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诗人通过“岁暮寒益壮”一句,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冬天变得越来越深,寒冷也越发强烈。这种描写既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也强调了冬季的严寒。
诗人还通过“青春安得归”一句,表达了春天已经过去,无法回到温暖的春天。这句诗既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诗人以“朔雁到南海,越禽何处飞”两句结束全文,表达了季节的变化和远方的思念。这句话既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也透露出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严寒的描写和对春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寒冷环境中,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