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枕对晓月,衣巾清且凉。
露华朝未晞,滴沥含虚光。
隔竹闻汲井,开扉见焚香。
幽心感衰病,结念依法王。
青冥早云飞,杳霭空鸟翔。
此情皆有释,悠然知所忘。

诗句解释

  1. “高枕对晓月”:在清晨,诗人选择在寺庙中安睡。这里的“高枕”意味着他选择了一种放松的方式,即通过高枕来帮助自己更好地休息。而“对晓月”则描绘了清晨时分,月亮已经升起,照亮了整个房间的景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清晨的宁静和安详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2. “衣巾清且凉”:描述了诗人早晨醒来后的状态。这里的“衣巾”指的是诗人所穿的衣物,而“清且凉”则形容了这些衣物给人带来的凉爽感觉。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在清晨醒来后,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感觉,这种感受让他感到非常舒适和愉悦。
  3. “露华朝未晞”:描述了早晨的露珠尚未完全蒸发的情景。这里的“露华”指的是早晨的露水,而“朝未晞”则表示露水还没有完全蒸发。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清新、纯洁的气息,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4. “滴沥含虚光”:描写了雨水从屋檐滴落的声音,仿佛含有一种神秘的光芒。这里的“滴沥”描述了雨水落下的声音,而“含虚光”则暗示了雨滴落下时产生的微弱光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欣赏。
  5. “隔竹闻汲井”:描述了诗人通过隔竹听到远处传来的汲水声。这里的“汲井”指的是打水的动作,而“隔竹”则强调了距离的阻隔。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和谐的场景,让人感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和谐共处。
  6. “开扉见焚香”:描绘了打开门后看到有人在点燃香炉。这里的“开扉”指的是打开门的动作,而“见焚香”则描述了看到有人正在烧香的情景。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展现了人们在追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
  7. “幽心感衰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衰老的感叹。这里的“幽心”指的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而“感衰病”则描述了诗人对自己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所产生的感慨。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此的深深感慨。
  8. “结念依法王”: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信仰和追求。这里的“结念”指的是坚定信念,而“依依法王”则表示诗人遵循佛陀的教诲,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追求,以及他对于内心平静和智慧的渴望。
  9. “青冥早云飞”:描述了清晨天空中飘浮着白云的景象。这里的“青冥”指的是广阔的天空,而“早云飞”则描绘了白云在空中飘动的情景。这两句诗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
  10. “杳霭空鸟翔”:描述了鸟儿在空中飞翔的景象。这里的“杳霭”指的是朦胧模糊,而“空鸟翔”则描绘出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情景。这两句诗表达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1. “此情皆有释”:表达了诗人对于一切烦恼和困扰都有解脱之意。这里的“此情”指的是诗人所面临的一切情感和困境,而“皆有释”则表示这些情感和困扰都得到了解脱。这两句诗传达了一种豁达和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和积极面对的态度。
  12. “悠然知所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心境的淡然与超然。这里的“悠然”指的是轻松自在的样子,而“知所忘”则表示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都已忘怀。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和智慧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清晨景象及内心感悟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寺庙中安睡、晨起、观景、思考等场景,并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生命和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诗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和智慧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