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逐楼船将,方安卉服夷。
炎洲经瘴远,春水上泷迟。
岁贡随重译,年芳遍四时。
番禺静无事,空咏饮泉诗。

【注释】:

  1. 赞善使:唐代对谏议大夫的尊称。韦赞善,即韦皋,当时为岭南节度使,所以称为“赞善”。2. 楼船将:指唐玄宗时著名将领郭子仪。3. 卉服夷:指岭南少数民族。4. 炎州:今广东、广西一带。5. 瘴远:南方潮湿炎热之地,瘴气蔓延。6. 春水上泷:泷州在今广东罗定县东,是唐朝通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7. 岁贡:古代地方长官按时向朝廷贡献特产。8. 四时:四季。9. 番禺:今广州,当时是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10. 空咏饮泉诗:诗人因无机会出使,而只能作咏泉之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韦皋(字赞善)被贬谪至岭南后所作。他原任中书舍人,后升官为御史大夫、剑南西川节度使,封南郑郡公。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奉命讨伐南诏,屡立战功,官拜宰相。但不久就因得罪宦官李辅国而被排挤出朝,贬为太子少傅。后来又被重新起用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大历三年(768年),又因与李辅国不合而再度被罢去宰相之职,贬为崖州(治今海南海口)长史。此诗是他在贬谪途中所作的抒情之作,反映了诗人在宦海沉浮中的感慨之情。
    首联写自己被贬的原因和目的。前一句说自己本想追随皇帝出征,后一句说为了安抚南方少数民族,使他们安居乐业。这里,诗人以“将”和“使”相对应,表明了自己身负使命,不得不去岭南的无奈心情。颔联写岭南的气候恶劣,路途遥远。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诗人用“炎洲”、“瘴远”、“春水”、“迟”等词描绘了一幅岭南风光图。这里的“炎洲”,指的是南方酷热的地方;“瘴远”则暗示了南方湿热的天气;“春水”则是指岭南的河流;“迟”则表示路途遥远,不易到达。这些词语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岭南的陌生感和不适应。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岭南的风土人情。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岭南与中原的差异。诗人用“岁贡”和“芳遍四时”这两个词语来表达岭南的物产丰富多样,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中原文化的关注和怀念。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两句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朝廷的忧虑。诗人在这里既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耿耿之心,也透露出对个人遭遇的无奈情绪。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岭南风光和物产的描述以及对朝廷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