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向何处,插羽逐征东。
夷落人烟迥,王程鸟路通。
江流回涧底,山色聚闽中。
君去凋残后,应怜百越空。

【注释】

乔判官:指乔万荣,曾任泉州刺使。福州:今福建福州市。夷落人烟迥:夷落,指闽越。王程鸟路通:王程,指王业之路,泛指仕途之路。

【译文】

扬帆起航要驶向什么地方,插上羽旗随军东征去啊!

闽越一带山高谷深,人烟稀少道路难行,但通往京城的大路却畅通无阻。

江河回旋曲折流向山涧,山峰连绵起伏聚在闽中。

您离开之后,百越地区荒凉凋零,定会令人怜爱。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乔判官的赠答诗。乔判官曾担任泉州刺使,因有“扬帆向何处”一问,故知此诗当是诗人在送别乔判官时所作。全诗写得情真意切,风格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而能传神地写出了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句“扬帆向何处”,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惋惜之情。次句“插羽逐征东”,则以“插羽”喻送别之意,“征东”即东征。这两句诗把送别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离别的哀伤气氛。

后两联写景。“夷落人烟迥”,“夷落”,即闽越地区,这里泛指闽越之地。“人烟迥”既形容路途的遥远艰险,又暗寓着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自己不能相送,徒增伤感的遗憾之情。“王程鸟路通”,“王程”即王道、征途,“鸟路”比喻道路之小,用以表达诗人对朋友前途渺茫的担忧。“江流回涧底”,“山色聚闽中”,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江水和山色回环曲折、聚拢于闽中的美景,与上两句所表现的离愁别绪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友人前途茫茫、前途未卜的无奈心情。

末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百越地区的荒芜凄凉的无限感慨。“君去”点明送别对象,“凋残”二字概括了友人此行的主要目的,即希望为百越地区的开发繁荣做出贡献,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此次远行的关心及对其成就的期盼。“空”字用得很妙,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远行后的担心,又表现出对友人前途充满疑虑的忧虑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清远,韵味无穷,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表现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艺术特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