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耆旧拜旌麾,喜见江潭积雪时。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
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
注释:
长沙耆旧拜旌麾,喜见江潭积雪时。
耆旧:老辈,指长沙人。
旌麾:古代军中指挥用的旗帜,这里代指军队。
江潭:指江边的湖泽或池塘,也泛指江边地带。
三冬:三个冬季,即冬天。
梅花一夜遍南枝:梅花在一夜之间就开放了,遍及南方的树枝。
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
初开窗阁:刚打开窗户。
阁:高楼。
寒光:寒冷的光辉,这里指月亮的光。
欲掩军城暮色迟:想遮住军城傍晚的光线,使天色更暗一些。
闾里:街巷。
何人不相庆:没有人不欢庆的。
郢中词:指楚国民间的歌曲。
赏析:
这首是一首奉酬诗,作者通过描写湖南连日降雪的景象,以及雪花飘落的场景,表达了对辛大夫的喜悦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长沙耆旧拜旌麾”,描绘了长沙的老人们举着旌麾(古代军队的一种旗帜)迎接辛大夫的情景。这里的“耆旧”指的是长沙的老辈人物,他们对于辛大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而“拜旌麾”则描绘了辛大夫作为军队将领的身份和地位,他的到来让长沙人感到自豪和高兴。
颔联“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则是进一步描绘了湖南连日降雪的景象。其中,“柳絮三冬先北地”指的是柳絮在冬天就已经飘落到了北方,暗示了湖南的冬天并不比北方冷。而“梅花一夜遍南枝”则描绘了春天即将到来,梅花已经盛开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希望。这两个比喻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两句“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则是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湖南的自然景色。其中,“初开窗阁寒光满”指的是刚打开窗户,可以看到窗外一片明亮的寒光。而“欲掩军城暮色迟”则描绘了傍晚时分,军营的灯火还没有熄灭的景象。这两个景象都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最后两句“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则是从听觉角度描绘了湖南人民的欢乐氛围。其中,“闾里何人不相庆”指的是整个街区的人们都欢庆不已。而“万家同唱郢中词”则描绘了人们共同唱起楚国民间的歌曲,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南连日降雪的景象,以及雪花飘落的场景,表达了对辛大夫的喜悦之情。同时,它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们欢乐氛围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国家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