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注释】
余干:县名,位于今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畔。古县城已不存。
孤城:指古县城。上与白云齐,意谓此城虽为孤立之形,但与云相齐。
万古:形容时间长久。
楚水西:指长江流经此地时,江水向西奔去,故称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指古县城已废弃多年,只有荒草丛生。
女墙犹在夜乌啼:指城墙残破,但依然屹立。夜鸟在墙上鸣叫,声声凄厉。
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指江面宽广,看不到对岸的人;太阳即将落山,夕阳斜照,仿佛是亭子一般高耸向客人低垂。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意为沙鸥不知道大地的变迁,它们早晨在沙洲上飞翔,晚上又飞往弋阳溪边。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凭吊历史遗迹,感慨世事沧桑。
首联写登临所见之景。“孤城”,即古县城。诗人站在城上,放眼望去,只见那高高的城墙,似乎与天上的白云相连了!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孤城”写得有情有致。“齐”字写出了诗人登城时的心境:尽管身处高处,但他心无杂念,全神贯注地欣赏眼前这一幅壮丽的画卷。“齐”字在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心境,也表现了诗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颔联进一步描绘古县城荒凉的景象。“官舍”,指古时官府的房屋。“秋草绿”点明了时间是秋天,而秋天又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女墙”,指的是城门上的矮墙,也是古代防御用的设施。“犹在”二字说明虽然已经废弃很久,但依然存在。“夜乌啼”,以夜鸟啼叫反衬出城中的寂静和冷落。“乌啼”,本为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悲歌可以当泣,慷慨可以断肠。”作者将这一典故移至此处,更增添了古意和幽怨之情。
颈联写诗人登临后的感受。前两句描写的是远景,第三、四句则是近景。“平江渺渺”、“落日亭亭”两个词组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眼前的江天景色。“渺渺”二字写出江水的广阔无边,而“亭亭”二字则表现出太阳斜照在江面上的优美姿态。诗人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细致入微的刻画出自己的观感。
尾联抒发诗人的情感。“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之感。沙鸥自由地飞翔,它们不知道自己所居住的巢穴已经发生了改变,它们只知道每天早晚都按时飞到弋阳溪中捕鱼为食。然而,沙鸥们却无法了解人间世态炎凉、沧海桑田的巨变。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画面,同时也暗含着诗人自己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最后,诗人以“朝飞暮去弋阳溪”作结,强调了自己的这种感受是永恒的、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