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
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
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
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晚次湖口有怀
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
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注释】
霭然: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
空水合:指湖水与天空交融。
目极:目光所及,极目远眺。
平江:指长江的下游,即今天的江苏一带。
天无涯:天边无边,形容空间辽阔。
衡湘客:指游历湖南衡阳和湘江一带的人。
朝气:早晨的气息,喻指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
楚云:指楚地的云彩。
帝乡:神话中黄帝所居的地方,这里代指京城长安。
劳想望:劳心于想念远方的人或事。
想望:渴望,向往。
沧波:沧海,此处借指江湖。
秋风:秋风吹拂。
雁南度:大雁往南方飞。
木叶:树叶。
洞庭:即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译文】
雾气蒙蒙的天空和水面交融在一起,我极目远眺那平江(今江苏省)黄昏时分的景象。向南眺望只见天边无边无际,孤零的帆船飘泊到哪儿去了呢?
曾经是湖南衡阳人,很欣赏那里的湖光山色,领略其中的意趣。清晨时朝阳和煦,天空中弥漫着生机,夕阳映照在江边的树上。
想到京城长安,心中不禁牵挂不已。万里之外,心念纷至沓来。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只能乘着一条小船漂泊,沿着茫茫的江湖回家了。
秋天的风已经吹起来了,我日夜都在想象那些往南飞翔的大雁。树叶告别了洞庭(即洞庭湖),纷纷飘落下来。
【赏析】
此篇是诗人游览长江下游时所作。首联“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写诗人登上湖口,放眼望去,天地间一片迷茫,只有眼前之水与天空交融在一起。诗人以“暮”来渲染这种空蒙的境界,给人以朦胧美的感受。颔联“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诗人的视线又由眼前的平江(指长江下游)转到了更远的天边,面对茫茫的水域和天穹,诗人感到一种茫然和惆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助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诗人回顾了自己曾经作为湖南衡阳人而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以及自己年轻时期充满朝气的精神状态。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湖口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状态。尾联“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则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即帝都)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因年老而产生的无奈和伤感情绪。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而真挚,通过描写诗人眼中所见的景物和内心所感的情绪,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