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住世忘世纷,暂来复去谁能分。
身寄虚空如过客,心将生灭是浮云。
萧散浮云往不还,凄凉遗教殁仍传。
旧地愁看双树在,空堂只是一灯悬。
一灯长照恒河沙,双树犹落诸天花。
天花寂寂香深殿,苔藓苍苍閟虚院。
昔余精念访禅扉,常接微言清道机。
今来寂寞无所得,唯共门人泪满衣。

【赏析】

齐一和尚影堂诗,是唐代诗人李涉在公元84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所写。此诗为七言律诗,共八句,前四句描写了齐一和尚住世忘世纷、身寄虚空、心将生灭、萧散浮云等现象,后四句则描述了他留下的遗教以及后人对它的纪念。

首联:齐一和尚住世忘世纷,暂来复去谁能分?
这两句描绘出齐一和尚的超然脱俗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他住世却忘记了世俗的纷扰,只是静静地生活着,仿佛他只是一个过客,随时都可能离开这个世界。这种生活态度让人感到他的宁静与淡然。

第二联:身寄虚空如过客,心将生灭是浮云。
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齐一和尚的生活状态。他的身体虽然寄存于虚空之中,但他的心却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这里的“虚空”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境界,表示超越世俗的境界,而“过客”则形容齐一和尚生活的短暂和无常。

第三联:萧散浮云往不还,凄凉遗教殁仍传。
这句诗表达了齐一和尚的孤独和凄凉。他就像一阵轻轻的浮云一样,来无踪去无影,他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他的孤独和无奈。尽管他已经去世,但遗留下来的教诲仍然被人们传唱着。

第四联:旧地愁看双树在,空堂只是一灯悬。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齐一和尚曾经居住的地方时的感受。他看着那棵双树,心中充满了哀愁。而那盏悬挂在空荡荡的厅堂上的灯,则显得更加孤单和寂寥。这里暗示了齐一和尚的寂寞和无人陪伴的生活。

第五联:一灯长照恒河沙,双树犹落诸天花。
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齐一和尚的孤独和凄凉。那盏长明的灯照耀着恒河沙一样多的信徒,而那些双树也早已落下了诸天的花。这里的“恒河沙”和“诸天花”都是佛教中的常用词汇,分别表示无尽的信徒和无尽的花朵。这些词汇都强调了齐一和尚的孤寂和无尽。

第六联:天花寂寂香深殿,苔藓苍苍閟虚院。
这句诗描绘了齐一和尚的庙宇景象。那些寂静无声的天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弥漫在深深大殿里;而那些苍苍的苔藓则覆盖在空荡荡的院子中。这里的寺庙景象让人感到一种寂静和荒凉的氛围。

第七联:昔余精念访禅扉,常接微言清道机。
这句诗回忆了诗人曾经亲自拜访禅师的情景。当时他专心致志地倾听禅师的话语,领悟到了禅宗的真谛。这里的“禅扉”指的是禅宗的门徒,而“微言”则是指禅师们所传授的微妙言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第八联:今来寂寞无所得,唯共门人泪满衣。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现在的处境和心境。他来到这个寺庙时感到十分寂寞,无法找到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只能够和门徒一起流泪。这里的“门人”指的是寺庙中的僧侣们。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以齐一和尚的生平事迹为线索,通过描绘他的生活环境和心态变化,展现了他一生的寂寞和孤独。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