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邯郸陌头歇,寂寥崩隧临车辙。
古柏重生枝亦乾,馀燎见风幽焰灭。
白蒿微发紫槿新,行人感此复悲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过赵墟》之一。以下是逐句释义:
下马邯郸陌头歇,寂寥崩隧临车辙。
“下马”意味着诗人停下来休息,而“邯郸陌头”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者某个特定的地方。“寂寥崩隧”形容道路两旁的废墟和崩塌的石碑给人带来的空旷和寂寞的感觉。“临车辙”则暗示了诗人在这片废墟中行走时的情景。古柏重生枝亦乾,馀燎见风幽焰灭。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古老树木重新生长的景象,树枝干枯后再次焕发生机。“余燎”,即残留的火种或余烬,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沉寂。“幽焰灭”表达了一种凄凉和消逝的感觉,仿佛那些曾经燃烧的火焰现在只剩下寂静的余烬。白蒿微发紫槿新,行人感此复悲春。
“白蒿”是指白色的蒿草,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来临。“微发”表示刚刚发芽,“紫槿新”则指的是紫色的槿花盛开。诗人观察到这些植物的新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然而,这种感受却引发了诗人的悲伤之情,因为春天虽然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也伴随着离别和逝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通过对古树、余烬以及春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美好时光易逝的深深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和对时间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