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与盛德,皆谓古无伦。
圣代生才子,明庭有谏臣。
已瞻龙衮近,渐向凤池新。
却忆波涛郡,来时岛屿春。
名因诗句大,家似布衣贫。
曾暗投新轴,频闻奖滞身。
照吟清夕月,送药紫霞人。
终计依门馆,何疑不化鳞。

【注释】

上姚谏议:指唐玄宗时期姚崇的《咏怀诗》三首。“高文”指他的诗才;“盛德”指他的美德。皆谓:都称……为,是说姚崇的诗歌与品德,都堪称古今无与伦比。圣代:圣明的时代。生才子、明庭有谏臣:都是指在圣明的朝廷上有许多敢于直言的大臣。龙衮:皇帝所穿的龙袍。凤池:指翰林院。新:指姚崇任宰相后。却忆:想起。波涛郡:指姚崇曾做过的濠州(今安徽凤阳)刺史之职。来时:指他入仕之初。名因诗句大,家似布衣贫:《咏怀》三首之一。名:名声。大:大,这里指声名显赫。这句说因为自己的诗作而名声大震,家里却很贫穷,像布衣一样。暗投新轴:比喻不公开地推荐自己的作品。奖滞身:指被贬官或降职,受挫折。紫霞人:指诗人自号的紫霞道士。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姚崇的崇敬之情。

首联写对姚崇的景仰之情。诗人以“高”、“盛”二字,赞颂了姚崇诗文与德行,并认为他的诗文德行在古人中无人可与之相比。

颔联点出姚崇入朝做谏臣,直谏国政,使圣明时代有了敢于进谏的大臣。

颈联写诗人回忆姚崇初入京城时的情况:当时他还是一个小官,但他的诗名远播,人们争相传诵。

尾联写对姚崇的赞美之情。诗人以自己曾经向他投诗求荐的经历,表达了对他的无限敬慕之情。

全诗通过赞扬姚崇的诗文德行和入朝为官的政绩,抒发了作者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钦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