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
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
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注释】
1.《咏史四首》: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时所作的一组咏史诗,共四首。
2.季生:作者自称。
3.达:通达,有作为。
4.未达:指未能通达,不得志。
5.身辱:受辱。
6.为台隶:做官。
7.灌园:隐居生活,自给自足。
8.遇:遇到。滕将军:即曹参,西汉初年大臣,封滕公。曹丘生:汉初辩士陆贾,以智勇著称,常游于诸县,人称“陆生”。
9.汉祖:汉武帝刘彻。招纳:招募接纳人才。
10.拜公卿:任用官员。
11.百金孰云重:百镒黄金,何足为贵?
12.一诺良匪轻:一句话的承诺,并不轻率。
13.廷议斩樊哙:朝廷议论要杀樊哙,但最终没有行动。樊哙,刘邦的近臣,曾力谏斩杀韩信,被刘邦所宠信。
14.处身孤且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15.遭时坦而平:遭受时世的艰难却能够保持公平正直。
16.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男子汉应当这样做,只是这样谦逊又有什么值得荣耀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全诗通过对比自己与历史上的人物,展现了不同人生道路的选择及其结果,以及对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思考。
第一句“季生昔未达”,诗人自称其一生未能有所成就,未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这里的“季生”可能是指他的字或号,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不满。
第二句“身辱功不成”,进一步说明他虽然身处高位,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处境使他深感失落和挫败感。
第三、四句“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描述了他在官场中受到挫折后的生活状态。尽管他曾是官员,但现在却只能从事低贱的工作,甚至改名换姓,过上隐居的生活。这种反差使得诗人感到无比的悲凉。
第五、六句“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转折到他遇到了两位贵人——滕将军和曹丘生。这两位人物的出现,为他带来了转机,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第七、八句“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进一步描绘了汉高祖刘邦广纳贤才的历史事件。诗人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选拔和利用的看法,认为只有真正有能力、有德行的人才应该得到重用。
第九、十句“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则是诗人对金钱和承诺的看法。他认为金钱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真正价值,而一个简单而真诚的承诺则远比金钱更加重要。这体现了他对于诚信和真诚的追求。
诗人在诗的结尾部分发出了感慨:“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这句话总结了他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表达了他对于独立、真诚和公正的赞美。同时,它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脱和淡泊,以及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此诗通过对比古今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思考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迷茫和坚定,以及对于真正价值的坚守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