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岁云暮,相望限风烟。长歌欲对酒,危坐遂停弦。
停弦变霜露,对酒怀朋故。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
鸿度何时还?桂晚不同攀。浮云映丹壑,明月满青山。
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耿耿离忧积,空令星鬓侵。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首联写送别的地点、环境及时间;二联写送别时的心情和举动:长歌欲对酒,危坐遂停弦;三联写与友人分别后的感受;末联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全诗以“相望”起笔,以“耿耿离忧积”收尾,构思精巧,层次分明,感情深沉。

诗中描写了一幅清远幽雅的山水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桂树、蟾蜍、鸿雁、明月等,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此诗以“相望限风烟”开篇,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对酒长歌的心情,以及因长时间坐着而感到身体不适的情况。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又展示了他的孤独与寂寞。

第三联“停弦变霜露,对酒怀朋故”,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送别时的情态。他停下手中的琴弦,任由寒霜和露水沾湿衣衫,然后端起酒杯,怀念起与友人相聚的时光。这一联将送别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往事的追忆。

第四联“朝看桂蟾晚闻鸿雁度”则是对夜晚的描绘。诗人白天欣赏着桂花的美丽,晚上则聆听着鸿雁的叫声。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透露出他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第五联“鸿度何时还?桂晚不同攀”则是对友人的担忧与思念。诗人担心鸿雁何时才能归来,同时也感叹桂树虽然美丽但难以攀折。这两句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又体现了他的无奈和惆怅。

最后一句“浮云映丹壑,明月满青山”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用浮云映照着丹红的山壑,明月洒满了苍翠的青山。这一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这首诗以“相望限风烟”为开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送别时的场景和感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桂树、蟾蜍、鸿雁、明月等,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