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
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
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
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注释】
少微:指道士。上人:对出家者的尊称。连宵:连夜、彻夜。中朝贵:朝廷中的显贵。外学:外道、异端。传付:传授。道侣:修道的同伴。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和希望。全诗以“瓶钵”起兴,紧扣“蜀道难”的主题,描绘了蜀道的艰难险恶以及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首句“瓶钵绕禅衣”,以瓶钵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的装束。瓶钵是佛教徒的法器,代表着佛法无边,同时也暗示了修行的过程和艰辛。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传达出他对友人旅途的关心与祝愿。
第二句“连宵宿翠微”,则具体描述了友人连夜跋涉的情景。翠微,即青翠的山峦,象征着宁静与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用“连宵”,突出了时间的紧迫和路程的遥远。而“翠微”二字,更是点明了目的地——蜀山,也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鼓励。
第三句“树开巴水远”,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了路途的艰难。巴水,即长江支流,位于今四川省东部。诗人以“树开”形容巴水的蜿蜒曲折,暗喻着蜀道的崎岖不平。同时,“远”字又强调了距离之远,使人感到蜀道之遥和旅途之艰。
第四句“山晓蜀星稀”,进一步描绘了蜀道的夜晚情景。蜀星,即蜀山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犹如繁星点点。诗人用“稀疏”来形容蜀星之少,暗示了蜀道的荒凉和孤寂。同时,这也反映了蜀道之行的不易和危险。
第五句“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则是对友人能力的肯定与祝愿。中朝贵,指的是朝廷中的显贵人士,他们往往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资源,能够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诗人认为,这位友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懂得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问题。因此,他希望这位友人能够在旅途中遇到困难时得到帮助和支持。
最后一句“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是诗人对友情的期望和祝福。道侣,即修道之人,他们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诗人希望这位友人能够在旅途中找到一个理想的归宿,即一个心灵宁静的地方。同时,他也期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再次与这位友人相聚,共同探讨佛法和修行之道。
【译文】
瓶钵环绕僧人的僧衣,连夜在翠微之间歇息。
巴水两岸树木葱郁,早晨看见蜀山星星稀疏。
你已熟悉朝廷中的权贵,对于外道邪说了解很多。
等到你功成名就归来时,我与你一同修练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