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阁九华前,森沈彩仗连。
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
霜满朝容备,钟馀漏唱传。
摇珰陪羽扇,端弁入炉烟。
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
汲书荀勖定,汉史蔡邕专。
御竹潜通笋,宫池暗泻泉。
乱丛萦弱蕙,堕叶洒枯莲。
列署齐游日,重江并谪年。
登封思议草,侍讲忆同筵。
沧海风涛广,黝山瘴雨偏。
唯应缄上宝,赠远一呈妍。
【注释】
- 和常舍人:指李绅,当时为中书舍人。晚秋集贤院:在长安大明宫之北。即事,应时之作。十二韵:每句八言,共十二韵。
- 纶阁:即紫宸殿。九华:指皇宫的后花园。
- 森沈彩仗连:形容仪仗队庄严、壮观。彩仗:五彩缤纷的旗帜。
- 洞门:指集贤院的大门。开:开启。旭日:朝阳。
- 清禁:指皇宫。肃秋天:肃杀、萧瑟的秋季。
- 霜满朝容备:形容朝臣们脸上都涂了一层白霜。
- 钟馀漏唱传:指报时的铜漏声传到远方。
- 摇珰(dàng档):古簪名。羽扇: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扇子。
- 端弁(biàn贬):冠名。入炉烟:指官员入朝。
- 麟笔:指翰林学士等官员。删金篆:指书写诏书或文告。
- 龙绡:丝织品名。荐玉编:指进呈皇帝的文书。
- 汲(jí机):《史记》的别名。荀勖(xùn xùn迅)定《汲》:《史记》由晋武帝司马炎让荀勖定本。《史记》: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 汉史:指《史记》。蔡邕(yōng庸):东汉初年著名学者,有文集及《独断》《释经》《协律》《月令》等书传世。
- 御竹潜通笋:指皇帝用竹林来制作乐器。
- 宫池暗泻泉:指皇帝用泉水来沐浴或洒地。
- 乱丛萦弱蕙(huì会):指宫中花卉丛生,繁茂如云。乱丛:杂乱的草丛,多指花草。蕙:香草的一种,又称“佩兰”。
- 堕叶洒枯莲:指荷叶凋零,莲子落地。
- 列署齐游日:指官员按次序入朝议事的日子。齐游:整齐有序地入朝议事。
- 重江并谪年:指连续几年被贬官在外,不得返回朝廷。
- 登封:指登上泰山祭天。思议草:指皇帝的诏书草稿。侍讲:皇帝身边侍奉讲解经书的人。
- 沧海风涛广:大海波澜壮阔。黝山:指深山。瘴雨:南方潮湿的瘴气。偏:特别多。
- 惟应缄上宝:只有应该密封上报皇上。缄(jiān尖):封好。
- 赠远一呈妍:指将美好的诗赋赠送给远方的人,以表现自己的才华与美德。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七律。此诗写诗人与友人李常在集贤院即景赋诗,抒发了对国家政治清明的向往和对朋友间友谊深厚的赞美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纶阁九华前,森沈彩仗连”,描绘出集贤院宏伟壮丽的景象。这里指的是唐朝宫廷的后花园“九华”中的宫殿,以及仪仗队的盛大场面。其中“纶阁”是指紫宸殿,而“彩仗”则是五彩缤纷的旗帜,形象地展现了皇家的威严和庄重。接下来“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则写出了早晨阳光明媚、秋天清爽宜人的景象。这里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体现了皇家生活的优雅和宁静。
中间两联“霜满朝容备,钟余漏唱传”进一步描写了集贤院的日常生活。在这里,人们脸上的白霜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艰辛;同时,报时的铜漏声也传递到了遥远的地方。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皇家生活的丰富和多彩。
最后两句“唯应缄上宝,赠远一呈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在这里,“缄上宝”意味着珍藏珍贵的礼物或珍宝,而“呈妍”则是指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才华。这两句诗不仅强调了友谊的珍贵和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清明的向往和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有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的皇家生活场景。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