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宵门未掩,独坐对霜空。
极目故乡月,满溪寒草风。
樵声当岭上,僧语在云中。
正恨归期晚,萧萧闻塞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主旨的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中,“独坐对霜空”意思是独自坐着对着冷清的月光;“樵声当岭上”,意为山间传来伐木声;“僧语在云中”意为山寺中的僧人说话仿佛在天上飘荡;“正恨归期晚”意为我正恨归家的日期太晚,塞鸿即大雁,这里指大雁南翔。

【答案】

译文:

深夜里门没有关好,一个人独自坐着对着清冷的秋月。极目远望故乡的月亮,看见满溪的寒草随风飘荡。

山间的树林发出砍伐的声音,山寺中的僧人在说佛经。正恨归家的日期太晚,远远传来了塞北大雁的悲鸣声。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秋夜山中独坐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初宵门未掩”,交代了时间,点明“初宵”。“初”字表明时间的早迟,“未”字表明动作行为的进行。“门未掩”,表明诗人还没有入睡,说明夜深,也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切。“独坐对霜空”,点出“门未掩”的原因,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第二句“极目故乡月”,描写诗人遥望家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三句“满溪寒草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第四句“樵声当岭上”,表现了诗人对山林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渴望。第五句“僧语在云中”,表现了诗人对寺庙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之情。第六句“正恨归期晚”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切,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第七句“萧萧闻塞鸿”,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