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青丝用,宁将众草同。
心虚含夕露,叶大怯秋风。
细响安禅后,浓阴坐夏中。
由来何所喻,持以问支公。

【注释】

芭蕉:一种植物,常作诗文题材。

幸有青丝用:幸而可以用作纺织之材。

宁将众草同:宁愿不被众人所用。

心虚含夕露:心中空虚,像含有晚露一样。

叶大怯秋风:叶子肥大,怕被秋风所摧。

细响安禅后:细微的响声,在打坐参禅之后。

浓阴坐夏中:浓密的树荫下坐着夏天里。

由来何所喻,持以问支公:从古至今有什么比喻可用来说明它呢?拿着它去向支遁请教吧。

【赏析】

此为咏物诗。作者借芭蕉自况,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变幻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无常的认识。

首联“幸有青丝用,宁将众草同”。诗人以芭蕉自比,认为虽然自己身处乱世,但幸好还可以作为编织之材料。诗人宁愿不被世人所用,也不愿随波逐流,与世沉浮。

颔联“心虚含夕露,叶大怯秋风”。这里,诗人进一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芭蕉联系起来。他认为自己如同芭蕉一样,内心空虚,没有目标,就像含着傍晚的露水一样。他害怕被秋风所摧,就像芭蕉害怕风一样。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恐惧。

颈联“细响安禅后,浓阴坐夏中”。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他认为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如细微的响声、浓郁的树荫等,都是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的东西。他宁愿坐在夏天的浓荫下,享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尾联“由来何所喻,持以问支公”。“由来”二字,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他认为,尽管世事沧桑变幻,人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只要坚守本心,就能应对一切。于是,他拿起芭蕉去向支遁请教,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启示和答案。

这首诗通过对芭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幻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无常的认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恐惧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