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忽无色,王孙复入关。
长河侵驿道,匹马傍云山。
愁见离居久,萤飞秋月闲。
【注释】芳草忽无色:春天的芳草突然变得没有颜色了。王孙:春秋时晋平公之子重耳,因避难逃到狄地,后成为晋文公。这里用“王孙”代指李协律(即李峤)。复入关:“复”通“返”。关:潼关,今陕西潼关。长河侵驿道:长河泛滥,淹没了驿站的小路。匹马傍云山:骑着马沿着高山峻岭前行。
【译文】春去秋来,芳草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绿色,而你重返京城洛阳。
长河淹没了驿路,你只能骑马傍着高山峻岭继续西行。看到你离家很久,不禁令人感到愁绪满怀,萤火虫在秋天的明月下飞舞。
赏析:此诗写送别李峤还京之作。首联点明季节,以“芳草忽无色”暗寓时光匆匆;“王孙复入关”,以“复人关”暗示李峤即将还京。次联写诗人目送李峤远去的情形。“长河”句是说长河泛滥淹断了驿道,“匹马”句是说李峤只好骑马傍着高山峻岭继续西行。三联写李峤远离故乡已久,使人产生愁绪满怀之感。“闲”字写出了诗人对李峤归心似箭的同情。末联抒发了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首先,它把送别友人与自然景物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从而使得送别友人的情意更显真切。例如首联“芳草忽无色,王孙复入关。”,诗人不说自己的离别之苦,而是说芳草已经失去往日的颜色而变黄,而李峤却像晋文公一样重返京城。这种巧妙的手法,不仅使诗歌具有一种含蓄之美,而且更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其次,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前四句都是写景,而最后两句才点出送别,这样安排使诗歌更加紧凑有力。另外,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如“马傍云山”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