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
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
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
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
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
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
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
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
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
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
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
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
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注释】

蒙山作:即《蒙山吟》,作者自注曰:“余尝游蒙山。”东蒙:指山东泰山,因泰山有东蒙、西蒙二峰。

镇海沂:镇海县,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沂水在今山东临沂市。

合沓馀百里:两山峰相接的地方有几百里。

清秋:深秋。氛霭:雾气。崖崿(nào):山崖。起:高耸。

于役:出外任职。劳:辛劳。往还:往来。息徒:歇息的弟子。攀跻(jiē):登攀。将穷:将要穷尽。绝迹:踪迹全无。冥心理:玄妙的境界。云气杂虹霓:云气和彩虹交织在一起。松声乱风水,微明绿林际:微明的绿树间隐约可见流水潺潺。杳窱(yǎn xiá)丹洞里:杳然深隐的山洞内。仙鸟: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鸟。羽人:《列子·周穆王》中记载的“王子侨之师”就是一位仙人。邈难(miǎo nán)视:难以看清。此焉多深邃:这里有许多深远之处。贤达昔所止:古代贤达之人曾到这里居住过。子:我。尚:仍然。捐俗纷:抛弃世俗纷争。子尚:你。季随:跟随你。蹑遐轨:追随远去的道路。

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蕴藏着真实之道是多么广阔,怀恋古事之情没有停止。

白鹿凡几游:白鹿曾经几次来游。黄精复奚似:黄精又有何相似。顾予尚牵缠:但回头看自己还是被世俗纠缠不清。家业重书史:家业重在读书做史。少学务从师:年轻时就致力于学习,尊敬师长。务:致力,尽力。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正要驰名桂林的美誉,没有时间欣赏桃花源的美景。方:正要。方驰:正奔向。桂林:即桂阳,今湖南郴州。逸:超脱。桃源: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地名,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岁暮期再寻:年终时计划再去寻找。幽哉羡门子:羡慕羡门子那种隐居生活。幽:幽雅。羡门子:传说为黄帝时的智者。《庄子·天地》:“黄帝游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穷山之际,其君叫羡门,生一子叫女简,女子生一子叫居牛。”

【赏析】

《蒙山吟》是一首咏蒙山的诗作,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对蒙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点题,写蒙山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势磅礴的景象。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描绘了蒙山巍峨壮观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蒙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形容蒙山在深秋季节显得格外清新,山间的云雾缭绕,山崖高耸入云,令人感叹不已。

颈联则转向对蒙山人文历史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达人物的怀念之情。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描绘了一幅山水相映、云雾缭绕的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古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尾联则转入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这些诗句都流露出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蒙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