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有事其末,而忘其源。
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有志其本,而泥古陈。
当用而迂,乖戾不伸。
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韡为华英,不矜不盈。
孰播其馨?
孰发其明?
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
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辨遏坚恳,巨邪不用。
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帝省竭心,恩顾日渥。
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
不比于权,以直友冤。
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久淹于外,历守大藩。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
萎枯以膏,燠旸以醒。
坦之敞之,必绝其径。
浚之咏之,使安其泳。
帝思其文,复命掌诰。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
」上藉其实,俾统于洪。
逋滞攸除,奸讹革风。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王公的碑铭,其中包含了很多对王公品质和行为的赞赏。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根本在于知识和学问。
有事其末,而忘其源。
- 只关注事物的表面,而忘记了事物的根源。
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 过于接近和浅显的知识,阻碍了真正的理解和探索。
有志其本,而泥古陈。
- 立志于知识的根本,但拘泥于古人的观点和方法。
当用而迂,乖戾不伸。
- 当使用这些方法时,却显得迂腐,无法实现目标。
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 对比这两种情况,他们的过失是一样的。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
- 赞美王公,他是儒学的基础,也是达官贵人遵循的原则。
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 他的学识丰富而深厚,像水一样流动不息。
韡为华英,不矜不盈。
- 他如花般美丽,既不骄傲也不自满。
孰播其馨?孰发其明?
- 谁能传播他的芬芳?谁能展现他的光芒?
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 他谦逊地生活,受到士人和朋友们的尊敬和支持。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
- 他在朝廷中得到了提升,成为皇帝的侍从大臣。
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 凭借他的忠诚和正直,他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反思。
辨遏坚恳,巨邪不用。
- 他善于辨别真伪,不随波逐流,不被邪恶所利用。
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 他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皇帝的关注。
帝省竭心,恩顾日渥。
- 皇帝对他的才能感到满意,给予了更多的关怀和信任。
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 他被提拔到了宫廷的重要职位,负责重要的事务。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
- 他能够准确地传达皇帝的意图,同时展现出古代的智慧和风范。
不比于权,以直友冤。
- 他不受权力的影响,坚持自己的正义立场,成为了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员。
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 虽然他的努力没有完全成功,但他的勇气和决心让人敬佩。
久淹于外,历守大藩。
- 虽然他一直被排挤在外,但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所至极思,必悉利病。
- 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了解。
萎枯以膏,燠旸以醒。
- 他用智慧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使国家繁荣昌盛。
坦之敞之,必绝其径。
- 他坦诚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从不回避困难。
浚之咏之,使安其泳。
- 他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
帝思其文,复命掌诰。
- 皇帝对他的文才和品德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让他重新担任了重要的任务。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上藉其实,俾统于洪。
- 他谦虚地说:“这个职位应该少一些,难道没有一个地方需要我来效力吗?”然后皇帝认可了他的贡献,让他掌管了重要职务。
逋滞攸除,奸讹革风。
- 通过他的努力,消除了各种弊端,改革了官场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