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影将息阴,自然知音稀。
向来深林中,偶亦有所窥。
飞鸟口衔食,引雏上高枝。
高枝但各有,安知宜不宜。
止止复何云,物情何自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第一句:湖上闲居
注释: 湖,即指作者居住的湖畔之地。闲居,指作者在湖边过着宁静的生活。
译文: 在湖畔的家中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
第二句:避影将息阴,自然知音稀
注释: 避影,指的是躲避阳光直射,寻找阴凉之处休息。将息,意为调养身心。阴,指树荫或阴凉的地方。自然知音稀,意为与世无争,远离尘嚣,能遇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并不多。
译文: 在湖边的家中找到了一片阴凉之地,远离了喧嚣和尘世。虽然知道能遇见懂得自己的朋友并不多。
第三句:向来深林中,偶亦有所窥
注释: 从来,表示一直以来或者过去的情况。深林,指的是森林深处。偶亦有所窥,意指偶尔也能看到一些景象。
译文: 从以前到现在,我常常在森林里看到一些景象。
第四句:飞鸟口衔食,引雏上高枝
注释: 飞鸟,指小鸟。口衔食,意指小鸟嘴里叼着食物。引雏上高枝,意指小鸟引导小雏鸟爬上高枝。
译文: 小鸟嘴里叼着食物,领着小雏鸟爬到了高高的树枝上。
第五句:高枝但各有,安知宜不宜
注释: 高枝,此处比喻高位或高处。但各,表示各自不同。安知宜不宜,意指怎么能轻易判断高处是否适宜。
译文: 高高的树枝各有不同,怎么能够轻易判断高处是否适合呢?
第六句:止止复何云,物情何自私
注释: 止止,指停下脚步的意思。复何云,即“还说什么”。物情,这里指事物的本性或自然规律。
译文: 停下来再思考一下,事物的道理难道只在于自私吗?
赏析
孟浩然这首《湖上闲居》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水间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景。通过对比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整体上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