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
劝师休历坐,不是直求真。
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
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关键字句来理解。
“居士见僧讲金刚经至无我无人”是首联,意思是:居士看见僧人讲金刚经时到了“无我无人”,这里“无我无人”就是佛教的般若之学所讲的“空”。所以这一句是说僧人在讲“空”。
“居士问云既无我无人谁为讲谁听座主无语乃与颂曰”是颔联,意思是:居士问:“既然无我、无人,谁是讲者?谁是听众?”座主无言,于是作诗赞美。这里“无我无人”是指般若之学所说的“空”。所以这一句是说僧人在讲“空”。
“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是颈联,意思是:既然已经悟到“无我无人”,那还有什么“疏亲”呢?这里的“疏亲”是指世俗之人的亲情。所以这一句是说世俗人不理解。
“劝师休历坐不是直求真”是尾联,意思是:劝告僧人不要在众人面前讲“经”了,因为这样只能求得真理的表面,而达不到真理的本质。所以这一句是说僧人不能只追求名相而不得真谛。
【答案】
①首联:居士看见僧人讲金刚经时到了“无我无人”。②颔联:居士问:“既然无我、无人,谁是讲者?谁是听众?”座主无言,于是作诗赞美。③颈联:既然已经悟到“无我无人”,“那还有什么‘疏亲’呢?”④尾联:劝告僧人不要在众人面前讲“经”了,因为这样只能求得真理的表面,而达不到真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