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儿空毛行,贫儿把他物。
被物牵入廛,买卖不得出。
觉暮便归舍,黄昏黑漆漆。
所求不称意,合家加啾唧。
自无般若性,乏欠波罗蜜。
把绳入草里,自系百年毕。
实是可怜许,冥冥不见日。
富儿虽空手,家中甚富溢。
自有无尽藏,不假外缘物。
周流用不穷,要者从理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和赏析能力。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1句“富儿空毛行”,意为富有的人没有财富可炫耀,只是虚有其表。“富儿”指富人,“空毛”是说没有实质内容,“行”是行走的意思,“行”与下句中“住”相对应,“空毛行”即没有财富在身外行走。

第2句“贫儿把他物”,意指贫穷的人用财物来换取别人的东西。“他物”,指别人的财物。

第3句“被物牵入廛”,意思是贫穷的人被钱财牵累,无法脱身。“廛”指店铺、市场。

第4句“买卖不得出”,意指贫穷的人只能买不能卖,无法摆脱困境。“不得出”意指无法出去。

第5句“觉暮便归舍”,意指天黑了就回家休息。“觉”是知道。“便”是就、便了。

第6句“黄昏黑漆漆”,意指天边渐渐暗淡下来。“黑漆漆”是漆黑的样子。

第7句“所求不称意”,意思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都不符合自己的意愿。“称意”是满足心意。

第8句“合家加啾唧”,意指全家的人都抱怨责备。“啾唧”是形容人的声音。

第9句“自无般若性”,意指他们并没有般若的智慧。般若,佛教语,本义为智慧。“性”是本性、本质。

第10句“乏欠波罗蜜”,意指他们缺乏波罗蜜的智慧。波罗蜜,梵语音译,原意是指到达彼岸的意思,这里指佛教修行的最高阶段。

第11句“把绳入草里”,比喻没有智慧的人就像把绳子系在草里一样,一生都在受捆绑。“把绳入草里”是比喻说法。

第12句“自系百年毕”,意指一辈子都在受捆绑,无法解脱。“毕”是结束的意思。

第13句“实是可怜许”,意思是实在是可怜可悲啊。“可怜许”是可怜可怜的样子。

第14句“冥冥不见日”,意指他们看不到太阳,看不见光明,无法摆脱困境。“冥冥”是昏暗不明的样子。

第15句“富儿虽空手”,意指虽然富有的人手中没有钱,但他们家中很富裕。“虽”是尽管的意思。

第16句“家中甚富溢”,意思是家中非常富裕。“甚”是极的意思。

第17句“自有无尽藏”,意思是家中有无尽的财富。“无尽藏”是无穷无尽的财产。

第18句“不假外缘物”,意思是不需要依赖外界的条件和物品。“不假外缘物”是不需要外界的条件和物品的意思。

第19句“周流用不穷,要者从理出”,意思是财富周流不息,但只有那些懂得道理的人才能得到它,并且能从中受益。“周流”是流转不息的意思。“理出”,是得到道理并从中获益的意思。

【答案】

这首诗描写的是富贵人家和贫穷人家的生活对比。前两句写富儿和贫儿的不同命运:富儿虽有金钱却无法享受,而贫穷的人则因金钱而陷入困境;第三四句通过富儿与贫儿不同的生活状态对比,突出了贫穷的人只能买不能卖,无法摆脱困境的艰难处境;第五六句通过富儿与贫儿不同的心理活动对比,表现了富儿缺乏般若慧根,贫穷的人则因为缺少智慧而无法摆脱困境,从而陷入更深的痛苦;第七八句写富儿虽有金钱却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而贫穷的人则因为缺少智慧而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第九十句写富儿虽有金钱却不懂得如何运用,而贫穷的人则因为缺少智慧而不懂得如何运用;第十一十二三句写富儿虽然拥有金钱但却得不到应有的东西,而贫穷的人则因为没有智慧而无法得到应有的东西;第十四五句写富儿虽然拥有金钱但却看不到自己的财富,而贫穷的人则因为没有智慧而看不到自己的财富;第十五六句写富儿虽然拥有金钱但却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贫穷的人则因为没有智慧而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第十七八句写富儿虽然拥有金钱但却无法摆脱困窘,而贫穷的人则因为没有智慧而无法摆脱困窘;第十九句写即使有无尽的财富也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只有懂得道理的人才能得到它们并从中受益。整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富贵与贫穷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