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求乃法眼,有念却成魔。
无求复无念,即是阿弥陀。
真如共菩萨,总祇较无多。
. 无求乃法眼,有念却成魔。
- 注释:在这首诗中,”法眼”和”魔”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分别代表佛法的清净和内心的烦恼。诗中提到“无求”和“有念”,意味着当一个人不抱有任何期待时,他就能像佛一样看到真理;但当一个人内心有执着和烦恼时,他就容易被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变得像恶魔一样。
- 无求复无念,即是阿弥陀。
- 注释:这里的“无求复无念”是指没有贪嗔痴等烦恼的人,他们的内心是清净平和的,就像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是一个著名的佛教菩萨,代表着无尽的智慧和慈悲。
- 真如共菩萨,总祇较无多。
- 注释:“真如”在这里指的是真正的如来智慧,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菩萨则是修行者的最高境界,他们以菩提心为使命,帮助众生解脱轮回之苦。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思想,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和平和对于达到最高境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