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镜朗如日,涌出无碍智。
梵语波罗蜜,唐家无量义。
说者说无相,离者离文字。
但说无上道,利他还自利。
若能入理行,不动到如地。
缘事常区区,不如展脚睡。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1. 诗偈解读
  • “圆镜朗如日”:圆镜如同明亮的太阳,这里的“圆镜”比喻为明净的心性或智慧。
  • “涌出无碍智”:心性中涌现的智慧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没有阻碍。
  • “梵语波罗蜜”:梵语中的“波罗蜜”(Bodhi)是觉悟的意思,这里指通过修行获得的智慧。
  • “唐家无量义”:在唐朝(7世纪到9世纪)时期,佛教非常盛行,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因此这里的“无量义”指无尽的修行之道。
  • “说者说无相”:讲述的人谈论的是没有形态、没有实物的事物,即空性。
  • “离者离文字”:离开言语和文字的限制,直接领悟真理。
  • “但说无上道”:只说最究竟的道,也就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 “利他还自利”:帮助他人也是为了自己能获得利益。
  • “若能入理行”:如果能深入理解并践行道理。
  • “不动到如地”:不动摇,保持内心的平静,达到如地般的稳定状态。
  • “缘事常区区”:对事情总是过于执着。
  • “不如展脚睡”:不如放轻松,就像伸展双腿去睡觉那样自然。
  1. 关键词注释
  • 圆镜朗如日:圆镜象征清净的心境,明亮如日则暗示智慧的光明。
  • 涌出无碍智:涌出表示智慧如泉涌般源源不断,无碍则说明智慧不受任何束缚。
  • 梵语波罗蜜:梵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这里指佛陀的教诲或教导。
  • 唐家无量义:唐朝时期佛教极为盛行,强调修行的重要性。
  • 说者说无相:说者指的是口头说法者,无相意味着超越言语描述,直指本质。
  • 离者离文字:离者是指远离语言文字的描述,离文字则指超越文字的表达方式。
  • 但说无上道:只说最根本、最高级的道法。
  • 利他还自利:帮助他人即是对自己有利,反映了一种利他主义的精神。
  • 若能入理行:若能深入研究并实践道理,即进入佛法的实践层面。
  • 不动到如地:不动则保持内心的平静,如地则形容稳定而踏实的状态。
  • 缘事常区区:对事情总是有过多的执着和担忧。
  • 不如展脚睡:不如放松身心,像伸开腿去睡觉那样自在。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关于修行和悟性的深刻见解。诗中通过对圆镜、智慧、佛语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内心清明与修行的重要性。通过对比修行与日常生活的态度,诗人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实现自我的提升与成长。同时,诗中的“利他还自利”和“若无上道”等表述,也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深厚的人生哲学。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篇深入浅出的人生指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