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三界有,有人披草舍。
蛇鼠同穴住,白日恒如夜。
鸠鸽为亲情,罗刹同心话。
五狗常嗥吠,思之令人怕。
我观总是幻,虚空名亦假。
放牛吃草庵,三生同一化。

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我观三界有,有人披草舍。
蛇鼠同穴住,白日恒如夜。
鸠鸽为亲情,罗刹同心话。
五狗常嗥吠,思之令人怕。
我观总是幻,虚空名亦假。
放牛吃草庵,三生同一化。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第一句:“我观三界有,有人披草舍。”
  • “三界”指的是佛教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
  • “有人披草舍”意味着有些人生活在简朴的环境中,就像住在简陋的茅屋中。
  • 译文:我观察这个世界,有人生活在简朴的环境中。
  1. 第二句:“蛇鼠同穴住,白日恒如夜。”
  • “蛇鼠同穴”形容某些动物或人与世隔绝,与外界隔离。
  • “白日恒如夜”意味着即使在白天,也感觉到像夜晚一样。
  • 译文:蛇鼠与世隔绝,白天也像夜晚一样。
  1. 第三句:“鸠鸽为亲情,罗刹同心话。”
  • “鸠鸽”是两种鸟类,分别代表和平与爱。
  • “罗刹”是一种恶魔形象,通常用来象征邪恶。
  • “同心话”表示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和理解。
  • 译文:鸠鸽象征着亲情和友情,而罗刹则代表着邪恶和仇恨。
  1. 第四句:“五狗常嗥吠,思之令人怕。”
  • “五狗”通常指五种不同的动物,这里可能指的是凶猛的动物。
  • “嗥吠”是指狗的叫声,常用来描绘动物的咆哮和吠叫。
  • 译文:那些凶猛的野兽经常发出咆哮和吠叫,让人感到恐惧。
  1. 第五句:“我观总是幻,虚空名亦假。”
  • “我观总是幻”意味着观察世界时,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虚幻的。
  • “虚空名亦假”意味着“虚空”这个词本身就是虚假的,没有实际意义。
  • 译文:我认为世界是虚幻的,而所谓的“虚空”也是虚假的概念。
  1. 第六句:“放牛吃草庵,三生同一化。”
  • “放牛吃草庵”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场景,牛在草庵附近吃草。
  • “三生同一化”意味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一切都是循环往复、不断变化的。
  • 译文:牛在安静地吃草,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比,揭示了现实世界的虚幻性和无常性。诗人观察到人们在简单的环境中生活,感受到与世界的隔离,同时看到了一些动物(如蛇鼠)与世界的隔离。他观察到即使是在白天,人们也能感受到夜晚般的黑暗和寒冷。他还注意到了鸠鸽和罗刹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五狗的咆哮让人心惊胆战。诗人进一步指出观察世界是虚幻的,而所谓的“虚空”也是虚假的。最后,诗中提到牛在安静地吃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世界无常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