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一真智,遍满娑婆界。
殷勤说方便,有人自不解。
无处不生心,有处多贪爱。
心王作黑业,教他口忏悔。
口忏心不改,心口相违背。
不服无心药,病根总不差。
著相求菩提,不免还他债。

诗句释义

1 如来一真智,遍满娑婆界。 这句表明佛的智慧是普遍的,遍布于所有世界,包括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即人间或俗世)。

  1. 殷勤说方便,有人自不解。 佛菩萨为了帮助众生了解和领悟佛法,不断施予方便,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理解并接受。
  2. 无处不生心,有处多贪爱。 佛指出,人心中充满了贪婪与执着,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难以彻底摆脱这些负面情感。
  3. 心王作黑业,教他口忏悔。 内心的恶魔(心王)会引发罪恶的业障,而人们往往口头上表示忏悔,实际上并未真正悔改。
  4. 口忏心不改,心口相违背。 尽管口头表示忏悔,但内心并未真正转变,这种矛盾的行为导致修行无法进展。
  5. 不服无心药,病根总不差。 即使服用了所谓的“无心药”,也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烦恼与痛苦。
  6. 著相求菩提,不免还他债。 过分执着于外在形式和形象,追求菩提(悟道)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偿还未了的债务,无法真正得到解脱。

译文及注释

  • 如来一真智,遍满娑婆界。 如来的真智慧遍布整个娑婆世界。
  • 殷勤说方便,有人自不解。 菩萨不断地施予方便,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理解并接受。
  • 无处不生心,有处多贪爱。 人的心中充满了贪婪与执着,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难以彻底摆脱这些负面情感。
  • 心王作黑业,教他口忏悔。 内心深处的恶魔会引发罪恶的业障,人们往往口头上表示忏悔,实际上并未真正悔改。
  • 口忏心不改,心口相违背。 尽管口头上表示忏悔,但内心并未真正转变,这种矛盾的行为导致修行无法进展。
  • 不服无心药,病根总不差。 即使服用了所谓的“无心药”,也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烦恼与痛苦。
  • 著相求菩提,不免还他债。 过分执着于外在形式和形象,追求菩提(悟道)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偿还未了的债务,无法真正得到解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内心的贪婪、执着和愚昧。诗人通过描述如来的智慧、菩萨的方便以及众生的修行状态,深刻地表达了对众生修行过程中的种种困惑与挣扎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世间万物本质的认识:无论是佛的智慧还是众生的修行,都无法完全摆脱世间的纷扰和困扰,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