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为人演,离相说如如。
心镜俱空静,无实亦无虚。
心通常嘿用,出世入无馀。
梵释咸恭敬,菩萨亦同居。
语是凡夫语,理合释迦书。
若能如是学,不枉用功夫。
云何为人演,
离相说如如。
心镜俱空静,
无实亦无虚。
注释:
- 云何为人演:如何能够用言语来表达人的行为?
- 离相说如如:超越一切相状和表象的说法。
- 心镜俱空静:心如同一面镜子,既没有实物也没有虚像,保持了其本来的寂静。
- 无实亦无虚:既不是真实的存在,也不是虚幻的存在,是空寂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演”为开头,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即如何用言语来表达人的行为。接着,作者阐述了他的观点,认为真正的理解应该超越相状和表象,达到一种空寂的状态。这种状态既不是真实的存在,也不是虚幻的存在,而是空寂的本体。
诗中的”心镜”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内心的状态。它既不是被物质所污染的,也不是被虚无所占据的,而是保持了一种空寂的状态。这种状态既是现实的反映,也是超现实的体现,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在这首诗中,作者还提到了佛教、道教等宗教,认为它们都是对空寂状态的理解和实践。这种观点体现了一种包容和融合的精神,将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观念都纳入到了同一个框架下进行探讨。
最后一句”若能如是学,不枉用功夫”,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一种概括。意思是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