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同朱喙之清音,变绿衣于素彩。惟兹鸟之可贵,谅其美之斯在。尔其入玩于人,见珍奇质。狎兰房之妖女,去桂林之云日。易乔枝以罗袖,代危巢以琼室。慕侣方远,依人永毕。托言语而虽通,顾形影而非匹。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单鸣无应,只影长孤。偶白鹇于池侧,对皓鹤于庭隅,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明心有识,怀思无极。芳树绝想,雕梁抚翼。时衔花而不言,每投人以方息。慧性孤禀,雅容非饰。含火德之明辉,被金方之正色。至如海燕呈瑞,有玉筐之可依;山鸡学舞,向宝镜而知归。皆羽毛之伟丽,奉日月之光辉。岂怜兹鸟,地远形微。色凌纨质,彩夺缯衣。深笼久闭,乔木长违。傥见借其羽翼,与迁莺而共飞。

这首诗是一首赋,描述了一种白鹦鹉的美丽和珍贵。它从外貌、习性等方面描绘了白鹦鹉的形态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丽鸟儿的喜爱和赞美。

诗中的“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两句,描绘了白鹦鹉的起源地和族群背景。这两句话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铺垫。

“同朱喙之清音,变绿衣于素彩”两句,通过对比和修饰,突出了白鹦鹉的外形特征和色彩变化。这里的“朱喙”和“绿衣”都是对白鹦鹉外观的描述,而“清音”和“素彩”则进一步强调了它的美丽和高贵。

在中间的部分,“尔其入玩于人,见珍奇质。狎兰房之妖女,去桂林之云日。”两句,描述了白鹦鹉被人欣赏和喜爱的情况。这里,“珍奇质”是对白鹦鹉价值和地位的一种肯定,而“狎兰房之妖女”则是对其美丽和吸引力的一种赞美。

“易乔枝以罗袖,代危巢以琼室”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白鹦鹉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关系。这里的“罗袖”和“琼室”都是对白鹦鹉生活环境的描述,而“易乔枝”、“代危巢”则强调了人类对白鹦鹉的保护和照顾。

“慕侣方远,依人永毕”两句,总结了白鹦鹉的生活状态和与人的关系。这里的“慕侣”和“依人”都表达了人们对白鹦鹉的喜爱和依赖,而“方远”、“永毕”则描述了白鹦鹉的孤独和无助。

作者通过对白鹦鹉的详细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美丽鸟类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动物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