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噫:叹词。兹:这个,这。致:通“至”,达到。沣、镐、鄠、杜:古地名,都在长安附近。贵游之士:贵族官僚。贾(gǔ):买。连岁:几年。与:和。深源:陶渊明的字。克己:陶渊明的号。遭:遭遇,得到好运气。贺:庆贺。兹丘:指这山丘。

【译文】

唉!以这块山丘的美景,如果到了长安附近的沣水、镐水、鄠县、杜县,那么贵族官僚们争着购买,每天增加千金而仍然买不到。现在把它抛弃在永州,农夫渔父经过这里,都看不起它,卖价四百,一年也不能卖掉。而我和陶潜、范晔自己却十分喜欢它,这是它果真有了好运气吧!把它记下来刻在石头上,用来祝贺这座山丘得到了好运气。

【赏析】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作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文章通过对钴鉧潭西小丘秀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思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本文是游记中的名篇。《永州八记》是一组描写永州自然风景的美丽散文,共八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钴鉧潭记》、《钴鉧潭东小丘记》、《钴𬯀潭南记》、《钴𬯀潭北记》、《钴𬯀潭西小丘记》、《钻鉧潭泉记》。

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山丘的秀美,第二段写山丘被遗弃后的状况,第三段写作者对山丘的喜爱及为山丘得到好运气而高兴的心情。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自然,富有诗意。

第一段,开头两句写山丘胜景。“噫”“兹”二字点出下文议论的焦点,即山之美。“以兹丘之胜”四句,总写山之胜,用“至”、“至”、“至”强调“胜”,突出了永州山水的优美。接着写人们争相购买的情景,进一步表现山丘的珍贵和美丽。“今弃是州也”六句,转入正题。指出把山丘抛弃在永州,而让农夫、渔父路过此地,则他们鄙夷地认为不值得一看。“贾”指出售。“连岁不能售”五字说明山丘被弃置不用的原因。而作者和陶潜、范晔却独自欣喜得到它,“其果有遭乎?”既感叹又庆幸。

第二段,先交代山丘被弃置的情况,再表达对山丘的喜爱和为山丘得到好运气而感到高兴的心情。这一段是全篇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感情最为充沛的地方。“噫”字呼应开头,“是其果有遭乎!”表明山丘确实得到了好运气,所以作者才会如此感慨。“书于石”三字更是表明了山丘被抛弃后的凄凉景象,以及作者对此表示的愤慨之情。

第三段,写对山丘的喜爱。“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仁人志士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个永州地区的美好祝愿。

这篇文章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写山丘的美和被抛弃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山丘的喜爱之情。文章语言简练自然,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