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
译文:
从西山道往北走一口径,越过黄茅岭下山,有两条路:一条向西去,寻遍也没发现什么;另一条稍微向北向东,不过四十丈远,土地中断了河流分开了,有一块积石横在分界处。它的上面是睥睨梁栋的样子,它旁边的山坞里露出堡寨,像是门似的。窥视它正好黑,扔块小石头进洞,发出水声,那水声的激越,过了很久才消失。环绕着它上去,可以望到很远,无土壤,而生长出嘉树美箭,更加奇特而坚固,它的疏密数向高低倾斜,像智者所施展的技艺。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长久以来了。等到这时我才认为确实存在。又怪它没有成为中部地区,却列在这夷狄之地,更千百年也卖不出自己的本领,这是很劳苦而无用的东西,神的存在或许不应该是这样的,那么它果然不存在吗?有人说:“安慰那些贤良却被侮辱的人。”有人说:“它的灵气不为伟人所有,只是为这石头,所以楚地南边少人而多石头。”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服。
赏析:《记》以记叙和描写为主,作者用精练的文字、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石城山的自然景观。文章开头写山势高峻、地势险要,接着写山路之难行,再然后写“投之洞然有水声”,既写出了山岩的坚硬,同时也写出了山岩内部水流的清澈。最后写“环之可上”,突出其山岩的高峻,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