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麒麟的形象与象征意义,以及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译文:麒麟是神灵的象征,在《诗经》中得到赞美,在《春秋》中被记载,广泛出现在各种书籍和传说中,即使普通的妇女小孩也知道它是吉祥的象征。
注释:麒麟(qili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秘动物,象征着吉祥和尊贵。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译文:然而麒麟这种动物,不会在家中养着,也不会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它的形状并不类似其他动物,不同于马、牛、犬、猪、豺、狼、麋、鹿这些常见的动物。因此,即使存在麒麟,我们也不可以确定它的确切种类。
注释:比喻麒麟是一种非常稀有且珍贵的生物。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译文:根据我的观察和经验,我知道牛有角,马有鬃毛。狗有腿,猪有脸,狼有尾巴,麋鹿有蹄子。只有麒麟,无法用已知的事物来描绘其形象,所以说它不吉祥也是恰当的。
注释: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动物特征来推测它们的种类。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译文:又说:“麟之所以被称为麟,是因为它的德行而不是因为形状。”如果麒麟的出现不需要圣人的参与,那么人们认为它是不吉祥的也是合适的。
注释:强调了麒麟的美德和重要性,以及其出现不应仅仅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或地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麒麟的描述,表达了对神秘而高贵生物的崇拜和尊敬。麒麟作为吉祥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试图描绘出麒麟的形象,但最终意识到麒麟的独特性和神秘性是无法用已知的事物来完全解释的。这种对未知和神秘的敬畏,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也强调了麒麟的德行和重要性,以及其出现不应该仅仅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或地位。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不以貌取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