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以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以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以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徵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唯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以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以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以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徵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唯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译文: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我听说周公辅佐周成王时,他迫切地寻求贤能之人。每当吃饭时,他要吐出口中食物三次才能进食;每次沐浴时,他要把头发握三次才能洗头。在那个时候,天下的贤良之士都被任用,奸邪、谄佞、欺凌百姓的人都被清除。四海之内没有忧患;九夷八蛮之地都成了朝廷的藩属;自然灾害和变异现象都已消弭;国家治理所依赖的各种礼乐、法度、教化等工具都得到了完善;民俗风俗都变得更加淳厚;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和气候的变化都受到妥善的照顾;吉祥的征兆、祥瑞之物都已经出现。而周公凭借圣人的才能和叔父的亲情,他的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的能力更是无人能及。他所选拔的人才,难道还有比周公更杰出的吗?不仅周公不如他那样杰出,当时朝廷的其他官员也没有一个超过他的。周公求贤若渴,如此急切,唯恐自己的耳目不够灵敏,思考不够全面,不能完成成王交付给他治理国家的任务,不能赢得天下人心。如果周公辅佐成王时,他的功绩能够达到像他这样完美的地步,如果没有周公这样的圣人才能,也没有他的叔父亲情,那么他会连吃饭和洗头发的时间都没有了,哪里会为了勤奋而多次吐出嘴里的食物和多次握住头发呢?正因为这样,所以至今我还在赞美成王的功德,称赞周公的功勋而不衰败。
注释:

  1. 三月十六日:指的是公历三月十六日,具体日期不详。
  2. 前乡贡进士:指的是先前考中乡试并取得功名的进士。
  3. 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字退之。因曾官监察御史,又称韩御史。
  4. 谨再拜言相公阁下:恭敬地两次下拜向宰相大人陈述意见。
  5. 周公:指周公旦。
  6. 其急于见贤也:周公非常渴望得到贤才。
  7. 方一食,三吐其哺:每当吃饭时,他要吐出口中食物三次才能进食。
  8. 方一沐,三握其发:每次洗澡时,他要把头发握三次才能洗完。
  9. 其所辅理承化之功:指他在辅佐周成王治理朝政、继承先王大业方面所做的工作。
  10. 其所求进见之士:指那些前来向他献策献谋的贤士们。
  11. 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难道还能有比周公更贤明的人吗?
  12. 非圣人之才:不是圣人那样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13. 而周公求之:即使周公在寻求贤才。
  14. 唯恐耳目有所不闻见:生怕自己的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
  15. 思虑有所未及:思考考虑不到的地方。
  16. 负成王托周公之意:辜负了成王托付给周公的重任。
  17. 不得于天下之心:没有得到天下人的认同和支持。
  18. 维其如是:正是因为这样。
  19. 故于今颂成王之德:因此现在我赞美成王的功德。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写给唐宪宗的一封奏疏。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贞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任监察御史。他提倡文章要“辞必切至”、文风要“浑涵”和“雄深雅正”,反对当时流行的追求形式美、内容空洞的浮靡诗风。韩愈还主张文、道合一,提出“文以载道”,即认为文章应该用来宣扬儒家之道。他的诗歌风格雄浑刚健,语言质朴凝练;散文笔力遒劲,纵横驰骋,气势豪放。他的《原毁》、《师说》等论文,思想深邃,论说严密,富有说服力。他的《进学解》、《师说》等教育论著,见解独到,论述精辟。他的《马说》、《送孟东野序》等杂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篇多抒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反映人民疾苦,抒发爱国热情。他的诗歌风格雄浑刚健,语言质朴凝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