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远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是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馀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诗句及译文

第一节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之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远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 注释
  • 有一童子:指的是一位年轻的学生。
  • 神会:神会是这位年轻人的名字。
  • 襄阳:地名,位于现在的湖北省。
  • 高氏:家族背景,表示来自贵族或高贵的出身。
  • 年十三:表明神会的年龄。
  • 自玉泉来:从玉泉(可能是指一个水源地)来参访。
  • 师:指的是六祖大师,即菩提达摩。
  • 知识:指学习者。
  • 远来艰辛:表达了长途跋涉带来的困难和辛苦。
  • 远将得本来否:询问是否能真正获得其本质或真理。
  • 本:指事物的本质或真理。
  • 合识主:应该与真理或本性相合。
  • 说看:请他讲述。

第二节

会曰:“以无住为本,是即是主。”

  • 注释
  • 会曰:“以无住为本,是即是主。”:神会回答。
  • 无住:不执着于任何事物,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 本:事物的本体、真实状态。
  • 是即是主:这是其本质,也是他的主要目标。

第三节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 注释
  •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六祖大师批评神会的话。
  • 沙弥:僧侣中的初级行者。
  • 争合取次:争辩是否属于某个类别或等级。

第四节

会乃问:“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 注释
  • 会乃问:“和尚坐禅,还见不见?”:神会询问。
  • 和尚:对出家人的尊称。
  • 坐禅:修行的一种方法,即静坐冥想。
  • 还见不见:是否还能看到或意识到事物。

第五节

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

  • 注释
  • 师打三下:六祖大师用棍子打了神会一下作为惩罚。
  • 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六祖大师询问是否感到痛。

第六节

对曰:“亦痛亦不痛。”

  • 注释
  • 对曰:“亦痛亦不痛。”:神会回答。
  • 亦痛亦不痛:既感到疼痛又觉得没有疼痛。

第七节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 注释
  • 师见亦不见:六祖大师自己也看到了但又说看不见。

第八节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 注释
  • 神会提出问题,询问如何既能看见也能看不见。

第九节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 注释
  • 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六祖大师说自己常常看到自己内心的问题和错误。
  • 不见他人是非好恶:看不到他人的善行、恶行等。
  • 故亦见亦不见:既能看到也看不到。
  • 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
  • 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
  • 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你这样玩弄别人是不对的。

第十节

神会再礼百馀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 注释
  • 再礼百馀拜:神会再次向师父行跪拜礼。
  • 求谢过愆:请求宽恕自己的过错。
  • 服勤给侍,不离左右:全心全意服侍师父,时刻在身边。
  • 诸人还识否?:询问大家是否认识这种“无”的事物。

第十一节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 注释
  • 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神会回答说。
  • 诸佛之本源:所有佛陀的根本来源。
  • 神会之佛性:神会的佛性。

第十二节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 注释
  • 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告诉你们没有名字和文字。
  • 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你们去那里(指六祖大师处)时,也只是被教导的一方弟子。

第十三节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宏曹溪顿教,著《显宗记》,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 注释
  • 祖师灭后:六祖大师去世之后。
  • 入京洛:到京城洛阳去。
  • 大宏曹溪顿教:大力推广曹溪寺的禅宗教学。
  • 著《显宗记》:编写了《显宗记》一书。《显宗记》是记录曹溪顿教教义的著作。
  • 盛行于世:在世上流行开来。
  • 是为荷泽禅师:所以后来被称为荷泽禅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