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谷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煻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茶经》二之具

棨,又称锥刀,柄用坚硬木料制成,用于穿透茶叶以进行加工;

扑,又称为鞭,是用竹子制成的,通过穿击茶叶来去除茶叶的杂质;

焙,是在地面上凿出深二尺、宽二尺五寸的空间,长度一丈,上边砌上短墙,高度为二尺,并用泥封闭;

贯,是由削制的竹子制成的,长度为二尺五寸,用来贯穿茶叶焙烤时使用的火盆;

棚,又名栈,是以木材构建在焙烤炉上方,分为两层编织,高度为一尺,用于焙烤茶叶;在半干状态时,茶叶从下到上依次放置在棚上;完全干燥后,茶叶则放置于上棚;

穿,在江东淮南地区,由剖开的竹条制成;而巴川峡山地区的穿,由纫取山谷中的纤维制成。江东地区以一斤重的穿最为适宜,半斤重的穿适合中等质量的茶叶,四两至五两重的穿适用于品质较低的茶叶;峡中地区则以一百二十斤重的穿为首选,八十斤的穿适合中等质量的茶叶,五十斤的穿适用于品质较差的茶叶;古代的“钏”字被错误地写作了穿,现代的写法已经纠正过来。比如磨、扇、弹、钻、缝等字,其名称都采用了去声读音,但意义却采用平声表达,这是因为这些字与穿这个名词有关联。

是制作成木制、竹编和纸糊的器具,其中有隔板,上层有覆盖物,下方有床,旁边有门,门上掩一扇,中间放置一个容器,用以储存温热的火源,使其保持微微的热度,这在江南梅雨季节会使用这种设备进行烘干茶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